她觉得自己与许家连远房亲戚都不算了,非亲非故的,却在许家白吃白喝真的说不过去。
许芙蓉想到自己粥铺,每天看见阿娘帮着熬粥、端粥、收拾,还要刷锅洗碗,总是时不时地揉揉后腰,心里就有了一个想法。
但是二妹说了,王慧娘如今身子还禁不住劳累,还要多养一段时间。
“慧娘姐,二妹说你要养足三个月,你若是现在出去找活儿,累着了,前面吃了那么多的药岂不是都白吃了?”
又有刘氏在一旁劝导,王慧娘这才打消了要离开许府的念头。
王慧娘这次伤得不轻,足足休养了三个月,喝了三个月的汤药,又连着喝了一个月的参汤,才总算恢复了七八成。
这次,王慧娘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平白无故待在许家了。
哪怕许家人愿意,她也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了。
许芙蓉这才地问她:“慧娘姐,你是铁定了心要去找活儿干的话,我那一碗粥那边的活儿太多,我们几个做的有些忙手忙脚,你愿不愿意过来帮帮我们?”
王慧娘一听赶紧点头说:“芙蓉妹子说的这是什么话?你们一家子人都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能帮得上忙都是老天爷给我感谢你们的机会,我真的是很愿意、非常愿意。”
王慧娘在许府的这段日子里,对许府多少了解了一些,比如许叔平时里去东锦山帮别人种地,她不知道为什么许叔宁愿去来回一个时辰脚程的庄子上干苦力活,也没有在镇上随便找个活计。
以前许家齐就不愿在村里帮别人干活,而是去在东市码头扛大包,因为扛大包不比下地耕田辛苦,但是一天能多挣五个铜板。
她也知道了许家在镇上开了一家专门卖粥的早饭铺子。
她从没有想过能够在许家粥铺帮忙,因为许婶子带着大女儿每天凌晨就去了粥铺。
小女儿丁香和小禾苗给她煎好药,等她吃完早饭,喝过汤药后也去了粥铺。
中午时,许丁香又会带着小禾苗提一罐加了各种材料的粥回来给她喝,再给她煎药。
申时(下午三点)左右,许婶子就会带着大女儿回来。
她从来没有见到过他们疲惫的模样,也没有听过他们一句抱怨的话,所以她一直以为他们母子几个经营那间粥铺很轻松。
她感慨地说:“芙蓉妹子,你应该早些告诉我,因为要照顾我,让你们平添了那么多麻烦,还把婶子和几个妹子都累坏了。慧娘我真的是,真的是不知道要怎么才能报答你们的大恩大德。”
说着她就要跪下去,许芙蓉和刘氏一人一边托住了她。
“慧娘不要这么说,二丫头说过:医者仁心,她有能力就帮,没能力,她想帮也也帮不了。她说最重要的是还是你自己的决定,你愿意走出来,她才帮得了你。”
“慧娘姐是个聪慧的人,才不会被他们困住了呢。”许芙蓉又告诉王慧娘:“不过,慧娘姐,我们那一碗粥的铺面实在是太小,靠薄利多销挣点日常花销,我只能给慧娘姐三百文钱,不过慧娘姐可以在店铺里吃住。”
“不行不行!”王慧娘又是摇头,又是摆手:“我不能要你们的钱,廖小大夫还说你们为了我欠了回春堂好多银两,那些银两本来就该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