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这个中秋我怕是不能在家过了。”李方伟略带歉意。
方氏有些意外道:“是有什么事吗,中秋都不能在家过了?”
“是有事,不过是好事。我书院的讲师洪平,他的岳父林书山原是一个京官官至五品,只因年纪太大告老还乡回到了石山县。
不过他为官多年一定结交了许多人脉。此次八月十四是他的生日,听说还有京都来人给他祝寿。
我此去为他祝寿定能结交许多有志之士。这是我求了讲师许久他才答应我的,只是寿礼有些为难,总不能空手去,所以母亲……”李方伟看着母亲不说话了
“知道了,我定会为你准备好的,读书人定喜欢文房四宝,当初你父亲收藏有一套顶级的,如今市面上已经少见,你拿出去做寿礼定然让人高看你一眼,母亲这就为你准备。”方氏起身向卧房走去。
“多谢母亲,今日已经八月十二我需今日到书院住一晚,明日一早便要搭讲师的车去。“李方伟拱手道谢。
不一会儿方氏便拿着一个包袱出来了,交给了李方伟。
可还是不放心的嘱咐道:“此去也有一百多里地,一路上要小心。”
见刘玉敏端着碗筷去了厨房,凑到儿子耳边说:“里面我放了二百两银子,你不要小气,该花就花,可恨刘玉敏的嫁妆还不在我们的手里,若不然你手里定然更宽松些。
要不是为了名声好听不能从她手里要钱,她以为她还能握着自己的嫁妆!”
李方伟不慌不忙的道:“娘,别忘了昨晚我们说好的。到时候那东西还不是手到擒来”
“娘记得,你放心,快去吧路上小心。”说罢看着儿子走出房门往院子外去了。
方氏原本不同意李方伟的计策的,可李方伟的一句老封君打动了她。虽然年纪大了但虚荣心并不小,她不想再为生活琐事操劳,她也想做个有丫鬟伺候老封君。
她曾经去县里看见过官夫人的车轿,那样的威风,现在终于快轮到自己了。本来就不多的理智被虚荣心吞噬的一点儿不剩了,便是楚湘儿狠毒了些,可自己是她婆婆,她还敢不敬自己吗。
不一会儿刘玉敏回到了饭堂,她只看到李方伟的影子匆匆往前院而去道:“娘,相公走了?”
“是啊,已经辰时三刻,咱们村的马车也要到县里去了,不赶紧怎么行,平白误了事。也是咱家条件不好,方伟是秀才,原也该配辆马车的。”方氏瞥了刘玉敏一眼说道。这便是埋怨刘玉敏不肯出钱买马车了。
刘玉敏只是笑笑并没有说什么,各自回屋休息了。
自己早已经看穿了他们的伎俩,方氏还在做白日梦,竟向自己抱怨,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以前自己也算是对这母子俩掏心掏肺,为了盖这座大院子掏光了自己明面上的三百两嫁妆银子。
竟然还惦记自己的田庄和铺子,真是贪得无厌。
自己的嫁妆就是在县城那也是拿得出手的,更何况是在这刘家村。
要知道村里人一年有二十几两银子便可过得舒舒服服,自己出了这家里的一应使费每年近五十两都不能叫方氏满意,就可见人心之贪婪。
自己的嫁妆除了家具摆设几件古董,便是一个五十亩的田庄,和县里的一间铺子了。
田庄每年都能收益八十两以上,铺子更不必说每年有一百五十两的固定租金。
更大的收益则是刘家三兄妹建立的一个商行所带来的了,但这并没有放到嫁妆里而是每年的收益自己悄悄收了,没有让方氏母子知道。
商行叫做云兴商行,接待每年来自各地的商人,既自己贩货也做中间人,青山县本就连通南北是个交通要道,商人一多自然更加兴旺。
生意兴旺的背后自然是有靠山的。青山县的县令王中直有两股这自不必说,更惊喜的是云中府的知府谢文辉是王中直的连襟,也给了他两股,也因此整个云中府没人敢来闹事,商行的生意自然更是兴旺。
尽管兄妹四个要分剩下的六股,可每年也有近两万两的收益。
除了做生意这个点子是刘玉敏想的,其他刘玉敏并不插手,就这样近十年下来刘玉敏也存了近二十万两了,是个实打实的富婆。
李家呢倒也不是很穷,地有两百多亩,都不用交税每年都能收入二百多两,加上一个小铺子每年也能有二百八十两,这在村里已经是大户了。
李方伟每年在县里的书院读书花费一百两,李家也能剩下不少,这十年来也存了不下两千两了。
在方氏母子眼里刘玉敏手握几千两银子就已经极富有,却不想在刘玉敏看来不过九牛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