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塞外,大明的大军已经从偏岭开拔行至大漠边缘,面对已经逃进大漠的阿鲁台和还在增援路上的草原各部。作为统帅的朱棣面临着三个选择:一是守在这里等待战机消灭阿鲁台,二是转而进攻瓦剌部,三是北上狙击兀良哈各部,三个选择中,第一个是最被动的,大臣们大多都不建议死守,可朱棣偏偏就力排众议的选择了第一个方案。
面对这位习惯了独断专行又屡出怪招的皇帝陛下,大臣们一般都是选择先暂时服从和沉默再慢慢想办法周旋的。于是,明军就地驻扎在了漠北边缘。驻军第二天,明军的帅帐内,老皇帝寅时便擂鼓聚将举行军议。这位军旅出身的皇帝每次远征都身穿铠甲按军制举行军议。
端坐于帅案之上,朱棣饶有兴致的环视了一下众文武,这位老皇帝对时隔八年之后的再次御驾亲征格外重视,将内阁大臣杨寓和金幼孜都带来了,还有武将之首的英国公张辅,成立不久的东厂提督马云等等重臣,众文武都噤声低头,等着皇帝说话,却迟迟没有听到皇帝的声音。
杨寓微微抬头一看,却见朱棣立在地图前凝视沉思,良久,朱棣才回转身问道:“诸位爱卿,朕此次劳师远征,原是要将北元残余势力削弱甚至瓦解,可亲身经历之下,却发现并不这么容易啊!”大臣们不知道老皇帝为何突然发此感慨,都没有随意接话,连一向什么话都可以拍马屁的东厂提督马云都保持着缄默。
老皇帝坐回帅案:“在京城得到的情报不尽真实,草原势力并不是已经孱弱到只能袭扰劫掠我大明边境,单就阿鲁台一部势力就已经如此强大,况且除了鞑靼、瓦剌、兀良哈,尚不知还有多少潜藏势力,只是草原各部现在处于内部战乱之间,一时无法凝聚力量出击,若是长此下去,再出个铁木真一统草原各部,我大明危矣!所以,势必要在此之前几大部族彻底击垮甚至消灭,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趁他们各自为政的时候分而击之,现下,趁各部援军犹疑不决,就从这阿鲁台下手吧。”
英国公张辅一听,甚是激动,立刻上前一步施礼奏道:“陛下明鉴,臣愿率军进入大漠追击阿鲁台。”朱棣哈哈一笑:“不急,阿鲁台被我们吓跑了一次,又没能保护依附于他的小部族,现在又逃入大漠失信于盟友,肯定已经被骂的体无完肤,他自己也一定想要扳回一些声誉,只是不敢和我大军正面相抗,所以,只要诱饵足够,就一定能吸引他上钩的。”说到这里,朱棣环视了一下大臣们:“这个诱饵嘛,恐怕没有比朕更合适的了。”此话一出,众文武可被吓的不轻。
杨寓连忙奏道:“陛下万万不可轻身涉险,此事臣等去做就好。”朱棣摆摆手:“朕和阿鲁台打了几十年的交道,这个老狐狸没有这么容易对付的,若不让他相信可以一举消灭甚至俘虏朕,他是不会轻易上钩的。”杨寓问道:“那陛下准备如何行事?”朱棣微微一笑:“朕喜欢亲自查看地形,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所以,朕准备只带千骑出发四处查看地形,于途中设下伏兵,只要阿鲁台敢来,就叫他有来无回。”
众文武一时面面相觑,犹豫片刻,杨寓还是奏道:“陛下此计虽好,但只带千骑实在过于冒险,不若选取一人和陛下形貌相似者,扮作陛下前去。”朱棣断然说道:“朕意已决,无须多言,张辅留下与朕商议设伏事宜,马云立刻挑选精锐骑士与朕同行,其余诸位爱卿各司其职就好,散议!”说罢起身向内帐走去,众文武愕然片刻后无可奈何的摇头散去。
第二日,朱棣开始动身在大漠四周游弋,每到一处必定登高远望,细细查看。阿鲁台再三接到探子情报后,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堂堂大明皇帝,就这样在敌人的地盘里大摇大摆的带着这么点人到处走,这不明摆着是看不起他嘛!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和反复权衡之后,狡猾的阿鲁台还是只派出了部将也速尔带领三千游骑兵前去,游骑兵行动迅速,很快就追上了朱棣,朱棣边战边跑,终于将也速尔带入了埋伏圈,张辅率领伏兵立即将其全部包围,经过一番激战,歼灭两千余人,也速尔及近千鞑靼骑兵被俘。
直到看见皇帝带领得胜之军押着俘虏回来,众大臣的心这才落了下来。再次升帐,众大臣纷纷恭贺皇帝陛下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可朱棣却并不十分高兴,脸色不豫。看皇帝不高兴,众大臣知道这次的马屁又拍错了,立刻也安静了下来。
皇帝还算平静的说道:“诸位爱卿无须再说恭维话,费了这么大的周折才歼灭了敌人三千游骑兵,朕还是小看了阿鲁台的谨慎。”正在这时,马云走进帅账禀报:“启奏陛下,敌将也速尔招了。”朱棣呵呵一笑:“好个东厂提督,果然是刑狱高手,这么快就拿到了供词。”马云得意的说:“陛下交给微臣的事,微臣自是要尽心去做。”朱棣满意的点点头,接过马云呈上的供词仔细看了起来,周围的大臣却个个心头狂跳,因为一年前朱棣要设立东厂时大臣们就反对过,宦官干政,历朝历代从来都没有好结果,可朱棣还是力排众议的成立了东厂,现在看来,东厂的地位算是稳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