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也愕然,朝山下看去,却见有千人的骑兵,装备精良,在一员小将的带领下,正在开道。
那小将来到少林寺前,也不说话,只令手下骑兵驱散人群,打开道路。
众人虽然桀骜不驯,但面对千余精锐骑兵,也很识趣,纷纷让开道路。
于是,少室山的上山之路,畅通无阻,再无闲杂人等。
只有九天九部等人认得,这小将,正是慕容复的义子,拓拔飞!
骑兵开道后,就见山下人头攒动,一个个汉子,头上包着红色的头巾,身上也是一身红衣,分成一列列队列,朝上山进发。
这些人脚步齐整,目光坚毅,有的队列举着旗帜,旗帜鲜红如火,上面画了一个日,一个月,合起来是一个“明”字。
而这些人一边朝山上走,一边喊着:
“明尊降世,圣火熊熊!”
“拯救苍生,天地大同!”
“世道黑暗,帝皇昏庸!”
“幸有明尊,执剑屠龙!”
统一的步伐,统一的着装,统一的口号,井然有序的进发,让在场的江湖人士无不色变,心中惊恐。
这些人的武功未必很高,但是江湖群雄却从这些人的身上,看到了一种他们望尘莫及的东西----纪律性!
江湖人士都知道自己是乌合之众,而对方却不是!
而对方人马之多,简直是一眼看不尽,不多时,已经漫山遍野,占据整个少室山。
他们每一队到少室山,就原地站立,身姿挺拔,一个个目不斜视,凛然不可侵犯。
就群雄所见,对方足足有上万人,比在场的武林人士加起来都多。
玄慈只觉得匪夷所思,不知道这些人是从何而来,更不敢驱赶这些人。
只因对方训练有素,人数众多,人人手持兵器,一旦爆发冲突,百年古刹少林寺,霎时间就得灰飞烟灭。
随后,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玄慈的面前,正是大轮明王鸠摩智。
但还不等玄慈发问,鸠摩智却运转无上神功,在少室山最高的一处山峰上,铺设地毯华盖,然后放置了一个座椅。
做完这一切,鸠摩智运足内力,高喊道:“恭迎明教慕容教主法驾少林寺,慕容教主文成武德,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这一句话说出,只见少室山上,一排排的“红巾军”跪下。
紧接着,骑兵纷纷下马,半跪在地。
然后是三十六洞七十二岛,九天九部,十二连环坞,无量剑......
这些江湖人士,也纷纷跪在地上。
所有人齐声道:
“慕容教主,文成武德,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这声势之壮观,更胜过皇帝出巡,玄慈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跪地的众人,只觉得手脚冰冷,呼吸困难。
此刻,天际飞来一道黑光,由远及近。
众人再看,那根本不是什么黑光,而是一个玄衣少年。
那玄衣少年竟然是凌空飞行,百丈的距离,竟然不需要借力,从人群头上飞出。
但见着玄衣少年英俊不凡,有着睥睨天下的气度,身形御风,潇洒不羁,却又霸气侧漏,有诗为证:
玄衣似墨胜华裳,俊秀美玉少年郎。
义气豪壮惊四座,如日之升耀东方。
寒风凛冽三千丈,北国更凝一万霜。
却有赤心猛如火,欲令诸君知我狂!
那少年到了哪一队的头顶,地上的教众,就越发狂热,高呼“慕容教主,文成武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如此威势,当真是武林之中前所未有,直看的群雄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心中对这少年生出无边的敬畏。
更有许多人知道这少年的身份,正是威震天下的慕容复。
而隐藏多年的明教,也正式随之亮相,一亮相,就带着力压少林威震华夏的气势!
游坦之站在人群之中,卑微如喽啰,看着天空中疾驰而过的慕容复,直感叹:一个男人做到如此地步,才配称之为大英雄啊,爹爹之前说的什么英雄人物,和这慕容复一比,简直如土鸡瓦狗一般。
等慕容复落到在那座位上,坐下后,俯视少室山众人,说道:“免礼平身!”
“谢教主!”
至此,一个个跪地的教众,骑兵,武林人士,才纷纷起身。
鸠摩智大声对玄慈道:“玄慈方丈,逍遥派掌门人,明教教主慕容公子已经到来,为何不上来见礼?!”
玄慈看着漫山遍野的“红巾军”,只觉得眼前一片黑暗,失魂落魄的暗想:外面全都是慕容复......的人,完蛋,我被慕容复给包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