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然间领悟到一些东西,叫格物致知,陛下想不想听。”
“什么知知?”
刘禅念了一遍这个有些拗口的名词,听不懂,念不对。
“是格物致知,意思是……”
朱熹突然住了嘴,自己确定给他们解释他们能听得懂?
“意思是什么,你快说啊?”
高忠贤催促道。
“好吧,意思就是只要你对着一个物体目不转睛的看上三天三夜,你就会知晓他的道理。”
朱熹想了想,用一个通俗易懂的话说了出来,虽然有些偏离自己的本意,但能让人听懂的道理才是好道理。
“你能听懂吗?”
刘禅看向同样懵逼的高忠贤,算了,不用说了,看你眼神朕就已经知道了。
“唉。”
朱熹叹了口气,有这么难吗,明明跟修缘一说他就明白的。
“别叹气,朕知道忠贤是笨了些,但你不能对他灰心啊。”
刘禅安慰了一句,却又猛然抬起头,“可是你还是没说,为什么非要跟着朕上前线。”
“格物致知嘛。”
朱熹垂头丧气的解释道,“我想知道战争到底是因为什么产生的。
所以就必须亲临前线,也许能让我找到解决战争的办法,和平太来之不易了,我想找到能长久延续和平的办法。”
“战争产生的原因?”
一直在外偷听的辛文郁忍不住探进头。
“不是很简单吗,金兀术想成就泼天之功,完颜亶也想吞并我们,所以才下令发动进攻。”
“这都是表象,如果真有这么简单就好了。”
“那真相是什么?”
“不知道。”
朱熹摇了摇头,“最起码我现在还不知道,也许要等到了战场才知道。
陛下放心,我饱读经书不假,但身体也还可以,真碰上了不得已的战斗不会拖后腿的。”
“行吧,朕不是担心这个。”
看着眉头紧锁的朱熹,刘禅暗暗摇头。
想那么多干什么,和朕一样无忧无虑的不好吗,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就是想的太多,所以才有那么多烦恼。
…………
“末将李显忠,恭迎陛下!”
大约两个时辰后,刘禅被一声豪迈的声音从午睡中叫醒。
还不等他发问,就听到了辛文郁在外面的声音。
“陛下,李将军已经在外恭候了,是不是要见见?”
见,当然见!
刘禅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稍等片刻,朕这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