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馅心的水分如果太多,会把莲藕酥的表皮浸湿,这样就会影响成品的美观程度。
两片芝士切碎备用。
有句成语叫“藕断丝连”,所以选用白萝卜和马苏里拉芝士可以最大程度的还原这句成语。
制作水油皮,案板上依次倒上面粉、猪油、清水少量多次的倒入。
然后利用手掌根部的力度,来回搓着按压面粉,直到面粉与水和猪油完全融合。
由于面粉的吸水量不同,所以添加的水量由自己掌控。
这个面团的含水量相对来说比较高,所以揉的时候比较粘手,但是越是湿润的面团,它的延展性就越好。
师傅建议准备一个刮板一边揉搓按压面团一边往中间聚拢面团。
刚揉好的面团表面比较粗糙,等揉透它的面筋组织形成,它的表面就会很光洁了。
所以需要一只手按住面团的一端,另一只手来回推搓面团。
直到面团变得表面光滑,用手撑开有一层厚膜即可,包上保鲜膜放在一旁松弛。
制作油酥面,案板上倒面粉,小麦淀粉、猪油,同样利用手掌根部来回揉搓。
直到面粉与猪油成分融合,完全看不到干面粉即可。
猪油在常温下是固态的,手的温度越高则会让它慢慢融化。
只有这样才会和面粉融合到一起,搓揉的次数越多,油酥面的状态就会越软。
如果油酥面搓揉的时间太长导致变成液态的话,就不能包进水油皮里面了。
所以在搓揉的过程中要注意,见好既收,感觉跟水油皮的软硬度一样就可以停止搓揉了。
在包酥之前,先要感受一下油酥面和水油皮的软硬程度是否一致,如果你的油酥面偏硬,可以多揉一会儿。
若你的油酥面偏软,放在一旁静置一会儿,猪油也会有所凝固。
手感一样,就可以开始操作。
包酥时,案板上撒上一层薄薄的面粉,把油酥面擀成一个大约1厘米左右厚的长方形。
然后用擀面杖把形状规整一下,保持一样的厚度。
利用刮板把油酥面拿起来,放在一旁备用。
接下来把水油皮擀成油酥面大小两倍的长方形,要能包住油酥面。
在擀水油皮的过程中,要随时保证底下有干面粉,不然皮就会粘在案板上了。
擀好后,把油酥面放在水油皮上,对折收口,之后先沿着边缘按压一圈,然后像包盒子一样,把收口卷起来。
如果面皮上面有气泡,用牙签把气泡戳破,然后再按压紧实即可。
下面要做两个三折,把面皮擀开成长方形,切掉两头的边缘。
然后像叠被子一样,一边向中间对折,另一面再压上来,这样我们的第一次三折就完成了。
再次把面皮擀成长方形,做第二次的三折。
通过折叠的方式,会让莲藕酥表面的层次更加丰富。
把面皮擀开,切掉两头的边缘,平均分成4等份。
把其中3份的面皮刷上薄薄的一层水,然后4个摞起来。
经过两次的三折,层次已经够,可以从侧面看一下。
这时候面皮可能有点软,包上保鲜膜,放在冰箱冷藏一下,这样方便后面整形。
白萝卜倒掉腌制出的水分,再清洗两遍,然后尽量的攥干水分。
抖散放进大碗中,再把芝士碎加进来,搅匀即可。
之后是包馅,取出冷藏好的面皮,斜刀切形成一个斜切面。
按照同样的角度,切大概0.7公分左右的厚度。
全部切好后盖上保鲜膜,防止表皮风干。
取一个面皮,可以明显的看到它的层次是斜的,需要按照倾斜度相反的方向。
也就是竖的纹理,上下来回擀薄,动作要轻一点,把面皮做一个延伸。
擀好后的面皮利用刮板拿起来放在手上,用刷子在表面刷上一层薄薄的蛋清,放上馅料。
馅料不需要放的太多,两边都要留有足够的空间,然后包起来就可以了。
整个动作要轻,因为外面整个都是油酥,太用力的话就会出现开裂情况。
莲藕是有藕节的,所以需要我们用手捏出来。
先把头捏成一个尖角,再把尾巴捏紧收口,然后把中间做一下整形,形成藕节。
海苔剪成条,用蛋清刷一下表面,然后缠在刚才整形好的藕节和尾巴上。
最后在头跟尾巴封口的地方用蛋清再封一下,防止炸的过程中裂开。
这样莲藕酥生胚就做好了,全程盖上保鲜膜,防止表皮变干。
终于来到了最后一步,锅中多倒一点油,油温120℃的时候,把莲藕酥放进漏勺里。
全程油温都不能太高,所以可以关火,否则就会炸的变色。
油炸时,师傅又专门提醒了锅里用的油需要注意的地方。
味道比较重或者颜色比较深的一些油不建议用,例如橄榄油或者花生油。
选择颜色淡一点、味道小一点的菜籽油或者玉米油都是可以的。
等到莲藕酥稍微能漂浮起来之后,取出漏勺,再把火调至小火或者中火,等到表皮变得酥脆即可出锅,放在吸油纸上。
在莲藕酥成型初期,油温控制在120℃—130℃,到了后期基本定型。
因为要把里面的油逼出来,所以再把火稍微开大。
美味与颜值并存的“莲藕酥”终于制作完成了。
虽然耗费了4个小时的时间,但众人吃到嘴的那一刻,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以假乱真的莲藕酥,层次分明,精致又典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那位师傅建议炸好后趁热食用,这样掰开后才会有拉丝的惊喜!
众人尝过之后,都纷纷夸赞莲藕酥造型独特、外酥内软、绵柔弹韧、味道咸香、具有层次感。
美食比赛的最后一天,评委突然给他们出了一个小考核。
用茶来做点心,并且今天做的点心,通过考核的会直接运输到世博会现场。
那些参赛者有高兴,有沮丧,有着急忙慌,反正一阵兵荒马乱之后,还是做出了不少的茶点。
有绿茶佛饼、抹茶蛋糕、绿茶酥、龙井茶糕、普洱马蹄糕、茶叶饼干、茶叶糕、碧螺春卷、普洱椰子冻、西瓜甘露冻等等。
其中伊婉儿做的绿茶酥,龙井茶糕,普洱马蹄糕这三样,全部被选中了。
最终的比赛结果也出来了,他们的比赛机制是按照从第一天开始到最后一天所有成绩的累计。
所有做的菜由评委和这些厨师一起评分。
从第一天开始开卷考的菜类,到后头的面点,加上汤羹,茶点,一共做了80道。
伊婉儿的评分加起来,拿到了620分。
伊婉儿已经很满足了,她不仅拿到了第一名,还学到了其他师傅的不少绝活。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一往而再看热闹的时候,也窥到了其他厨师做菜其中的门道,所以她偷师学到了很多师傅的拿手绝活。
美食协会的评委,在给她颁发了金奖之后,也把之前出师录制的demo小样,播放的出来。
此时,另三朵金花才知道他们第一天见面时伊婉儿说自己开了一家炒饭馆,竟然是真的。
比赛结束之后,厨师们纷纷回住处收拾行李。
伊婉儿没有按耐住激动,提前给姜宴发了个信息,说她得了第一名。
我也回了,他好棒,然后又拍了一张照片,从门口照片上看到的景区外面等着。
所以伊婉儿加快了速度回去收拾行李,风风火火的速度都震惊了那三朵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