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风云录

第54章 失辽之人心则失辽地

天启四年七月,南居益再次组织第四次进攻。荷兰人请求投降,并承诺归还澎湖岛。战前指挥官孙国祯同意了。七月十三,荷兰人搬运岛上物资上船,驾驰十三艘船离岛而去。

“乞缓进师,容运粮米上船,即拆城还城。孙海道恐攻急,彼必死斗,不如先复信地,后一网尽之为稳,姑许之。夷果于十三日拆起,运米下船,止东门大楼三层为旧高文律所居,尚留恋不忍。

乃督王梦熊等,直抵风柜,尽行拆毁。夷船十三只,俱向东番遁去。我师犄角扎营,防其复回。”

虽然,澎湖之战以福建水师的惨胜告一段落,但阻止不了荷兰走私集团对暴利的追求。就在澎湖之战当年年底,荷兰商队在后援的支持下,再次入侵并占据了台湾。

此时的大夏师老财匮,根本无力驱赶荷兰人,只能望洋兴叹。反而是民间海盗势力郑芝龙屡屡打击荷兰人。后来,郑芝龙死后,其子郑成功继承父业,大举进攻,驱赶荷兰入侵者,收复了台湾。

然而,倭寇首领汪直也好,海盗首领李旦、郑芝龙也好,荷兰商队也罢,其本质都是海上走私集团,都是海禁政策催生的产物。

无独有偶,大宋时期设立博买务,只许官方垄断,禁止民间私卖茶叶等商品。茶贩王小波、李顺揭竿而起,武装起义。

在与官军的激战中,王小波被冷箭射死,但起义军又推王小波的妻弟李顺为领袖。李顺率农民军攻占成都,建立大蜀政权。大宋朝廷不得不调动全囯兵力来对付大蜀政权。

虽然,茶贩王小波、李顺起义历经两年多,最后被镇压,但也让大宋朝廷不得不做出让步,取消了博买务。禁海催生了倭寇、海盗,禁茶引发了茶商、茶农起义。

同样可推,倘若禁止民间猪肉、水果贸易,一样会引发猪盗、果贼暴动。

倭寇、海盗的士兵来源虽然复杂,但其首领绝大部分都是大夏沿海的汉人。如汪直,“三十六岛之夷,皆其指使”;如郑芝龙,“八闽以郑氏为长城”。

在很长时间里,大夏正规军是打不过汪直、郑芝龙这些大倭寇、大海盗的(戚继光除外)。其主要原因就是海外贸易的利润太大了,这让汪直、郑芝龙有源源不断的金钱来招兵,买船,买炮。

以郑芝龙为例,他在巅峰时期拥有战船一千多艘,商船三千多艘,兵力近十万,其中有汉人、日本人、朝鲜人、东南亚人、非洲黑人等。连当时的世界第一的海上霸王荷兰来到大夏海域,都得喊他一声大哥。

但换个角度来说,假如大夏帝国开放沿海通商口岸,合理收取关税,不但能让倭寇、海盗势力逐渐冰消瓦解,还能充实干瘪的囯库,何至于大夏君臣整日为军饷愁眉苦脸。

海禁政策到底给大夏帝国带来什么好处,不得而知。

但海禁带来的苦果是显而易见的。税收上,帝国失去了丰厚的关税,财政压力日增;经济上,海禁抑制了贸易活动,进而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军事上,海禁催生了汪直、郑芝龙等海贼王。

若不是郑芝龙父子有深厚的家国情怀,不但不与大夏朝廷为敌,后来接受了熊文汕的招安,反过来帮助朝廷肃清其他海盗势力,驱逐荷兰人。那么,郑氏集团将会在倭寇之乱后形成新的海盗之乱。

孙承宗督师辽东后,改变了以往靠客兵守辽的做法,主张收拾人心,招募辽民为兵,进行训练后逐渐代替客兵。

“今天下急务,在收拾人心。”

“盖安辽人,即所以安天下也。”

“凡客兵利速战,主兵利久守。今关城合秦、晋、川、湖、齐、梁、燕、赵之众,尽客兵也。五方乌合,额饷而外不能加毫末于身,而责其捐坟墓,弃妻子,固结于我,已自为难。

而况粮料不继,即其继也,能固结于我,不逋不哗,而坐食便自坐困。竭天下物力,每岁养十数万坐食之人,事久变生,师老财匮。”

在孙承宗之前,所有辽东分公司总经理都是要求兵部调各地客兵援辽。然而,各地客兵能救辽吗?不能。几年来,数十万客兵一波波援辽,然而大夏是逢战必败,国土面积是越打越小,财政是越打越穷。

天启元年二月,礼科给事中王志道就上疏朝廷,抨击过分依赖客兵的辽东用兵方向,认为自古以来守边名将所用之兵主要来自边地,如今战事吃紧,本地辽兵少,可以暂调客兵。

但时间一久,援辽客兵思乡情重,逃亡不断,再不招募辽人入伍,加以训练,逐渐淘汰士气低迷的客兵,数年之后辽东将无兵可用。而更早一点的万历期间,兵部就批评熊廷弼不懂收扰人心,招募辽人入伍。

而真正实施“以辽人守辽土”,逐渐让边地辽人成为主力的是从孙承宗开始的。事实上,孙承宗督师期间,大夏朝廷也没有能力再向以前那样大规模调兵入辽了。

一是鲁地、楚地相继叛乱。特别是楚地的形势十分严峻。兵部、户部已经按照二十万兵,年饷三百万的标准去组织剿匪了。

吏部尚书赵南星曾指出,“天下之最可患者,莫甚于民之作乱,而夷狄次之。”

事实上,大夏帝国一直以来最大的问题在于内部矛盾无法调和,而不在于外敌。

二是各地也没多少兵力可调动。有些地方已经调过九次兵援辽了。再调下去,当地巡抚别说维持秩序了,搞不好连自己内裤都要被乡民扒了。

长期以来,大夏帝国之所以调客兵入辽,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希望以兵力上的绝对占优,尽快结束战争,最好是两年内。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是最烧钱的。大夏帝国的想法不错,但明显低估了努尔哈赤的实力。

二是熊廷弼一派认为辽人更倾向大金,不可用。这派说法也是有依据的。比如辽人出身的李永芳在抚顺之战中便献城投降,后来率一万辽人跟随努尔哈赤进攻大夏。

为什么有一部分辽人甘为敌所用。因为自高淮乱辽后,辽人痛恨大夏在辽地的黑暗统治,痛恨朝廷无休止地对辽人过度的剥削。

御史毕佐周曾将辽人对朝廷的仇恨总结为“四大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家族流、从零开始、弱金手指奴隶开局,牧野之战中阵前倒戈历经武王伐纣、三监之乱、康叔立国、成康之治、平王东迁······且看白氏如何从艰难生存走向影响天下大势。——无魔世界会根据白氏实力的对比以此来决定对历史影响的大小,前期会比较贴近历史,后期将会架空历史。不是爽文,有脑,勿扰!
君子以懿文德
风蚀黄沙
风蚀黄沙
中原和漠北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资源,良驹甚至美女,连年战役不休。梁国作为中原大国,自是多国混战中的重要一派,梁国孝景皇帝十五年兢兢业业,终于以绝对的实力维系了边疆的稳定。好景不长,孝景皇帝离奇驾崩,梁国一时大乱,内有世家派系争权,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在这乱世之中,谁是棋子,谁又是布局之人?
茕玉
三国:草原为王,一统九州
三国:草原为王,一统九州
搭了一班穿越汉末的末班车,结果成为最惨穿越者,开局就是匈奴掳掠而来的奴隶。不过,奴隶又如何,传承在手,精进武道,做那三国第一武将。看周元一番谋划,翻身做主人,娶单于公主,掌兵权,霸匈奴,马踏草原。绛侯之后,周氏之主,为官并州,一统九州。这一次汉末之争,再无人能勾结外族,入侵中原,因为周元不许;这一次汉末之争,边郡百姓再不用担心为外族屠戮,因为周元不让;这一次汉末之争,必将因周元而掀开新的历史篇章。
九牛五虎
拜占庭:从丝路杀出的骑砍佣兵
拜占庭:从丝路杀出的骑砍佣兵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进入贵族分地卖国的阶段,东方的土耳其开始进入历史的视野,意大利的诺曼骑士来势汹汹,佩切涅格进入灭国前的最后疯狂。神君阿莱克修斯也有其贵族的局限,最终招致十字军匪徒。大好河山待人收拾。另一边宋辽西夏大战,无意中从中原逃到西夏,又逃到了中亚。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接受希腊商人的雇佣,跨过塞尔柱,抵达君士坦丁堡。一路的磨练壮大了他的队伍,怀揣骑砍2系统的左千山,也对着欧洲世界起了想法。——
哦咦咦啊咦咦
将神一怒
将神一怒
曾经替国征战,保卫国门的他,被当做维护和平的筹码,送进了冤狱!军功被国戚强占,为隐瞒事实,满门被屠戮,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属下被驱逐,就连他的妹妹,也沦为血奴,给仇家的敌人续命输血,得知真相的他,手提三尺剑锋,踹开了牢狱大门,对着跪在满地狱卒前的战神们,冷冷地说道:“这一次,跟随我,屠门!屠国!屠天下不平之事!”
某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