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大考开始

第172章 十二重棺聚阴阵

想要成功地布置出十二重棺聚阴阵,必须以地上的法器和地下的法器相结合才行。

并且,在布置的过程之中,还必须要做到分毫不差,才能够最终成功地将其给布置出来。

所谓地上法器,就是要建造一座像广昌楼这样形状结构的十二重棺聚阴楼,以此来汇聚天地之间的阴气。

而该阵法最关键的部分,其实还是地底之下的法器格局的布置。

这地底之下的法器格局的布置,需采用十二具使用黄铜所打造而成的棺材来布置才行。

具体来说,地底法器布置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十二重棺聚阴楼地基的下方三米的位置,使用六口黄铜棺材,布置出一个正六边形的形状结构。

第二步,在正六边形下方三米的位置,使用三口黄铜棺材,布置出一个正三角形的形状结构。

第三步,在正三角形下方三米的位置,使用两口黄铜棺材,布置出一个“十”字形的形状结构。

第四步,在十字形的形状结构下方三米的位置,使用一口黄铜棺材,将其竖立之后再垂直于地表进行布置。

从地表到最后一口棺材的顶部,这深度要刚好保持在十二米的位置才行。

而想要将这十二口铜棺给布置到正确的位置上面,那就必须还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必须要做到五点一锤线。

也就是说,地表上十二重棺聚阴楼的中心点,正六边形的中心点,正三角形的中心点,十字架的交叉点,以及最后一口棺材的顶点,这五个点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

而且,这一条直线还必须是十二重棺聚阴楼、正六边形、三角形以及十字架结构所在平面的中心垂线。

只有做到以上这些要求,才算是将十二重棺聚阴阵的法器,给布置到了相应的正确的位置之上。

当阵法布置成功之后,十二重棺聚阴楼便可以开始自动收集天地之间的阴气。

大概平均每隔一个月的时间,阴气就会聚满整栋楼。

然后,这些阴气就会导致一个人的神智迷失,从而发生跳楼的事件。

并且,在阵法的作用之下,这些跳楼者均会以头部朝下的方式着地。

紧接着,地下的十二口铜棺就会发挥出它们的作用了。

它们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力,将死者体内的血液以及整栋楼的阴气,一下子给吸入到地底之下。

然后,这些阴气和血液,会沿着阵法的中轴线,通过最下方那一口被竖立起来安放的棺材,注入到地底的地脉之中。

而袁添刚所选择的这一条地脉,刚好就是大松国龙脉的一条分支。

这些血液和阴气,会通过这一条分支的地脉,最终流入到大松国的龙脉的主脉之中,进而不断地侵蚀和改变主脉的性质。

当大松国的龙脉被注入足够多的真定府的阴气和血液之后,那么最终,大松国龙脉的发源地就会变成真定府。

而到了那个时候,燕王所坐拥之地,就成了大松国龙脉的龙头所在之地。

燕王赵棣就会受到龙头地脉之气的滋养,最终在风水的影响之下,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登上九五之尊之位了。

这就好比在古时候的一些封建王朝一样,有些皇帝突然驾崩了,但是他又没有留下自己的嫡系血脉,那怎么办呢?

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因此,朝廷就只能从皇室的旁支血脉之中,选一个人来当皇帝了。

而据袁添刚所说,十二重棺聚阴阵就可以让燕王如此登上皇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苟在修仙界点外卖长生
苟在修仙界点外卖长生
大道三千,一窍不通。修仙六艺,啥都不会。唯有一个字:吃!修炼功法不识字?吃!没灵根感应不到灵气?吃!提升修为太缓慢?吃!…一个吃饭就能变强的故事!…张浩穿越多年,从未得到修仙的机会,好不容易找到本功法,还是假的。人生正艰难之际…【叮!】【长生外卖系统已觉醒!】…自此变废为宝,走上了独特的吃饭修仙之路。赚【支付点】,解【词缀】,领【优惠劵】,做【任务】,打【好评】,升【会员】,一步步成为大佬。………
名字要低调
寒雾楼
寒雾楼
这是一座奇怪而神秘的楼,寒雾楼免费替人杀四种人——十恶不赦之人、艰险奸诈之人、忘恩负义之人、负心薄情之人,同时又高价替人实现一个愿望。
风.独行侠
拜见猿天尊
拜见猿天尊
袁超穿越成了一只猿猴,而且是洪荒世界花果山福地中的灵猴。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此地乃经历了无量量劫后的洪荒世界。在这里,漫天仙佛均已消失,长生道果更是了无踪迹。量劫前的天庭,地府,净土道场亦是成为了修士谈之色变的禁地。
道非般若
只想安静的当个土地公
只想安静的当个土地公
陆钊,一个工程设计院的底层设计狗。因为意外救了一场大火,他获得了一身的功德,被天庭点为安化县土地公。对于一个累死累死的设计狗,这简直是天降的躺平生活,安安静静的做个土地公,简直不要太舒心。然而,大火真的是意外么?被点为安化县土地公也是意外么?他的原先所在的世界是真的么?他是否真的只是个底层的设计狗?实际上,成为土地公后的陆钊非但没有安安静静地躺平,反而被卷进了一件又一件的事中,这些事又引导着他一直
那只香菇
奇遇原始人逍遥传记
奇遇原始人逍遥传记
一个差点惨遭灭宗少年的修炼之路,见证了一个修真少年是如何在漫长修真岁月里,一步步成为至强者,又是如何转战各界,坚守本心,创造奇迹的!
考古专家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