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应该是曲阜的城墙在后世的时间里,经历过战乱,被重修过。
入城之后,因天色已晚,众人未直接走进孔庙,而是先行前往孔颖达的家中住下,打算明日再去孔庙拜访。
孔颖达的马车刚在门口停下,便有小厮上前询问。
小厮看见撩开车帘的孔颖达时,急忙行了个礼,招呼其他人前来接待,自己则是连忙前去告知大管家。
不一会的功夫,孔安便领着夫人陈氏走了出来。
“颖达?你怎么回来了?就你一个人?志约来了吗?”陈氏对着孔颖达发出了连环四问。
陈氏口中的志约便是孔颖达的长子孔志约。
唐代着名的医学家兼官吏,尝任礼部郎中兼太子洗马、弘文馆大学士之职,曾奉敕与医者们共同修纂《新修本草》,并为此书写序,而且着有《本草音义》二十卷。
如今十四五的年纪,也和长孙冲一样在国子监念书。
长孙冲和他关系一般,倒不是闹过什么矛盾。
主要是这仁兄是真的喜欢学习,别人是被强制的,这大兄弟则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有事没事就是捧着一本书读,闲暇时间也是自己一个人静静的读书。
自然和他们这一帮天天只想着下课,好出去的玩的人们,玩不到一起。
“这不好久没看二老了吗,于是我就回来了,志约课业繁多,因此我便未带他来,后面的马车里是我的两个学生,听说我来,便吵着要跟来看看,我也没什么要紧的事,便带了这两人回来。”
长孙冲和李承乾站立在一旁,听此言后朝着孔安与陈氏行了个礼。
“这位是李三虎,是河间郡王的侄子。”孔颖达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道。
李承乾恭恭敬敬的朝着二人拜了一拜,孔安两手虚扶。
孔颖达又将长孙冲推到了孔安面前道,“这小子就是长孙冲,您老不是一直想见他吗,这次我给你带来了。”
长孙冲和李承乾不同,两人虽都是孔颖达看着长大的,幼时也是他开的蒙,开蒙即是教儿童识字学习。
但一是李承乾这五六年来都是在专门的太傅指导下,在崇文馆学习,只是偶尔来弘文馆听听课。
二是李承乾身为太子,除了李渊、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三人,最多再加一个太傅李纲,其他哪个人也没有资格让他行太大的礼。
而长孙冲则不同,孔颖达还在秦王府担任学士时,那是便已经是他的老师,给他开蒙认字,到现在识经断意,一晃已有了八九年之久,孔颖达是打心底的把他看做自己的孩子。
自然在长孙冲心中,孔颖达也有着其他夫子无可比拟的地位。
于是长孙冲撩起袍子,朝着二人行了个大礼,拜道:“见过太师傅,见过太师母。”
“好孩子,快起来。”孔安连忙扶起长孙冲。
孔家这二老,也算是变相的看着长孙冲长大的人。
孔颖达当长孙冲开蒙老师后不久,便在往曲阜寄的家书中提过,自己收了一个学生,天赋异禀,除了皮了一点,没有什么毛病。
到后来发明炒菜,再到长了大点后的写话本,到前几年的诗会,灭佛,水泥路,长孙冲干的事孔家这二老基本上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