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被时代遗弃的那一代是悲哀和无奈的,被河水浸泡过的新一代是无知和狂妄的,因为在河水里,除了能够解渴在,还有可能被淹死。
但这是一种社会发展潮流的必然和无奈,属于一个时代特有的象征,而师父这种观念,除了个人的性情外,最多只是他们这一群人的固执,那就是修灵人的脾性。
于天身为一个修灵人,自然知道修灵人之于一个普通人的分量,毕竟不是谁出生就是修灵人,都是经过艰苦的训练和磨炼,经过血和汗的浇灌才长成的。
就像一名剑客,怎么可能轻易放下手中的剑,恐怕修灵人也已经成为师父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师父有着这种执着,也是情有可原,至于这种执着是对权力的执迷,还是对修灵人的独钟,这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身为修灵人,于天能够理解师父,但反过来,他也是一名子女,有过父母有过家庭,也从世事和师母的感慨中,明白家庭的重要性,一位父亲,一位丈夫在家庭的重要性。
于天小时候对乡下外婆的记忆,曾经有那么一点印象,是家长让外婆到城里生活,既能够贴身照顾,也能够让她涨涨世面,看看外面多彩的世界。
可外婆死活就是不同意,说什么从乡下到城里舟车劳顿,骨头都要散架的不想折腾,还是在乡下自在,有着熟悉的一切,有着认识的一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最主要的是,外婆能够从周围熟悉的,万古不变的事物当中,找寻到一种平淡的和睦,踏实的心安,这恐怕才是她不愿意离开的原因。
于天从师母的愁容中,也能够感受到迟暮对于人的分量所在,不仅仅是对死亡脚步逼近的思考,不仅仅是对万事无奈的包容,更多的是一种寻求,一种皈依,一种归于平淡的纯真,像生那般的纯净,像死那样的平和,像一条即将干枯的河流,像正要落山的斜阳。
世上本就没有对错之分,所以一旦两者相遇,所有人都说自己有理,就像跷跷板一样,似乎不可能平衡。
那又要说了,这种可以平衡,平衡的点,主要在师父。
师父可以在搭理剑阁的同时,兼顾家里。
最理想的,就像上班一样,白天去剑阁上班,晚上回家里,有热饭菜,有热炕头,多好。
即便要去外面出行任务,那也就像出差一样,少则三五天,多则三五月,到时候回来,到家里亲热一番,寒暄一番。
考虑到师母想要安稳的晚年和睦,那师父就应该多照应家里,多陪陪师母,照顾照顾子孙,搭理搭理生活琐碎的平凡。
至于阁中的事,大可不必事力亲为,遇到紧急的情况,或者弟子处理不了的,可以帮忙一番,其他的,就放任弟子们放开手脚的大干就行。
这不就平衡了。
可是话又说回来,你说考虑到师母的诉求,那怎么不说还要考虑师父的诉求。
身为一名修灵人,是剑阁中的主心骨,他对于剑阁内所有的事情,自然要处处上心,对待教育弟子,对待剑阁的事物,自然要绝对的尽心尽力,要保持绝对的专注,这样才能够心安理得,才能够踏实满意。
一旦有了这种作为,那自然就会吃在剑阁,睡在剑阁,哪里走的开,自然对其他事情,诸如家庭,就会分心而得不到应有的照顾。
所以如果师母体贴一点,大度一点,就应该理解师父,你不帮助,至少也不能够拖后腿,这样才是考虑到师父的想法和诉求。
事情一到这里,就无法平衡,毕竟人都有贪心,都不会满足,反而会变本加厉的得寸进尺,那产生矛盾,也就显而易见了。
只能够说,世上难有两全法,大多事情都是如此。你像夫妻过日子,有哪一对能够说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你像写八百字的作文,有哪一篇能够规规矩矩,不多不少的刚好八百整;你就像挂一幅画,有哪个能够方方正正一点误差都没有的,看着差不多就行了。
当然,除却掌握纳米精确的摆桌技术的遥遥领先,毕竟那是几代人努力传承的结果,但人家代表了一个高度,这种骄傲自豪的特色不能够具有代表性。
至于其他的,都不过是在和稀泥,瞎折腾,瞎凑合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