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天不落

第242章 人质

破破烂烂的柴房内,不知道多久没有人使用,柴没见到一根,倒是窜来窜去的蛇鼠见到了不少,整个房间内还有一股霉味。

纪冶感受着自己脚背上飞快爬过去的老鼠触感,眉毛狂跳,“虽然我是男子汉大丈夫,但这种东西是真的让人讨厌。”

之前出声让元婴修士把她们当做人质的女修,名为陈曦,闻言睁开眼,扬起下巴点了点自己怀里盘曲着的赤链蛇,语气平淡。

“不喜欢老鼠,这个如何?”

纪冶脸都青了,看着她的眼神像是在看宗门内的执教长老,一脸敬佩。

“陈曦,我敬你!”

“多谢。”

听着两人说话的曲灵比两人还要惨,伸着的两只脚上各自有一只老鼠在锲而不舍的啃啮着,手臂边还有一条吐着蛇信子的青蛇。

她大脑放空,“为何这座城会有如此多的蛇鼠之辈?”

谁能想到他们被关进来的第一天,最先和他们打招呼的不是那些抓人的人,而是热闹到不可思议的毒蛇和老鼠?

一个曾经的凡人城池,出现如此多的毒蛇,还怎么活下去?一个有着修士的城池,为何还会放着这些毒蛇不管,不应该早就抓起来炼药了吗?

百思不得其解的曲灵自然得不到解释,柴房内一时间又安静了下来。

过了片刻,才听到纪冶迟疑的声音响起。

“陈曦,若是我们当人质,清霖和昊天不是很为难吗?”

何止为难,这两人都不是自私之人,陈曦的这个提议,可能真的会让他们被一网打尽。

曲灵的视线也看了过来,引得那只青蛇都动了动脑袋。

被看着的陈曦眉眼皆是无奈,“当时要想报名,仅有这个办法。”

曲灵和纪冶自然知道这一点,但这样就算拖延了一时半会的死期,之后又要怎么办?

“反正我们不能坑了他们。”

纪冶下结论道,得到曲灵虽然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肯定的点头赞同。

陈曦虽然看不见两人的表情,却也知她们定是双目灼灼的望着她。

“我正想说的,若是届时再无逃脱办法,便自绝经脉吧。”她笑了一声,“就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个决心。”

“笑话,我们虽然怕死,但真要死,也不是胆小的。”

“反正我是宁愿死,也不要被当做威胁的把柄。”

两人面上对死亡的恐惧犹存,口中却却说着果断的话,站在门口的舒长歌,一边用无垢之力加持着心神听着屋内的对话,一边细致的在手中掐着诀。

若是那元婴修士在场,必定能够发现舒长歌此刻的法诀手势,和他之前的相差无几,并且随着舒长歌越来越熟练的动作,手势也越发的相似。

符箓的开启关闭法诀就是这点好处,只要灵力搭配正确的法诀手势,便能顺利的激活。

这种方式看起来似乎很不安全,但其实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将别人的法诀看个几遍就学会,并非人人都像舒长歌,只是一个照面,便能将法诀记得七七八八。

舒长歌在外边尝试着,神识还不忘留意着四周的环境,大概是真的对自己的势力太过有信心,直到现在,舒长歌也没发现一个看守的人。

屋内的声音不知何时停止了,他们能够听到门外的动静,似乎有什么人存在。

符箓能够将普通的柴房变成简易的牢笼,压制她们的灵力,而身上的灵索控制她们的行动,虽然看着条件普普通通,但正因如此,诸多手段反而失去了施展的机会。

门外的动静,让她们一瞬间提起了心神。

会是谁?哪一方势力?会是魏清霖和黄昊天他们吗?

诸多问题在三人的脑海中来回盘旋,至于敌人,她们直接忽略不考虑,真要是他们的人,自己设下的符箓阵法,总不需要如此长时间来激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修天途
修天途
少年出蛮荒,踏修真路,问道天下!大道之途,修真之旅,以天骄之骨,铸我无上道途!
得舍之间
主角?我夜风打的就是主角!
主角?我夜风打的就是主角!
什么天生主角?什么穿越系统?什么祖龙强运?什么签到十万亿年?我夜风打的就是主角!拥有绝色美貌的姐姐妹妹,且看夜风如何击败那些居心叵测之辈~……~本书适合高压人群观看~非高压人群慎入~
七文真人
一剑扶摇
一剑扶摇
九州烽烟将起,群星璀璨,有人居庙堂之高,有人处江湖之远,庙堂江湖都逃不离这场纷争,将相豪侠各领风骚。其间有天机楼品评天下高手分列凌霄九阁、玉京楼,且看这少年意气、老当益壮,谁人可登那九阁楼!
水寒火煌
郭襄传:我创建了峨眉派
郭襄传:我创建了峨眉派
“我是郭襄,襄阳的襄。”郭襄是个什么样的人?郭襄有豪气。作为“星二代”的郭襄,竟然愿意和一群乞丐一起喝酒吃肉,谈论侠义。这一点上,能做到的女子不多。郭襄太好奇。她听说了新奇的事情以后,无论有什么危险,她都要去瞧瞧的。郭襄有邪气。郭襄又叫“小东邪”,她不喜欢受世俗礼教的约束,虽然她做的都是好事,没做过坏事。但是她不喜欢“人云亦云”,而是“爱我所爱”。要我规规矩矩地什么都听从安排?没门!所以这样的郭襄
从头再来201909
太平城里不太平
太平城里不太平
世间最复杂的动物莫过于人,权与谋,善与恶,冰与血,诗与剑,千人有千面泰安二十年,天下大旱,朝廷派往豫州赈灾的三十万石赈灾粮不知所踪在京城为质十年的神童陈漠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到了老太师的赏识,得以出宫破获奇案破案归来,赈灾粮失窃的消息传遍了朝野,在老太师的建议下,年仅十二岁的
佛印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