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没好气的看着便宜小姑子一眼,她来还能有什么好事,家里穷的都揭不开锅了,不是来借钱的就好,不过小姑子家里也打渔,她要海带做什么,总不会懒到借海带去吃吧,那也太懒了!
“有人要大量收海带,我寻思着你们留在手里,拿去卖也不好卖,四毛钱一斤都收,你卖不卖?”
“都收?”大嫂眼睛都直了。
虽说比市场上零售价格便宜了一毛,但能够都收走,以家里的库存至少能多出上百的收入,能卖掉当然要卖掉了,这玩意儿在滨海就不值钱,她马上堆起笑脸来:“大妹,你坐会儿我给你倒杯水,对方要多少斤啊,咱家里可有五六百斤呢。”
一下子热情的不了。
夏妈妈有些消化不良,但当着大哥的面也不想驳了嫂子的面子。
“五六百斤肯定能吃下的,待会儿看看二哥家里还有没有。”夏妈妈在心里计算了一下:“大概要一千二百斤,但是要晒的干干的,一斤一斤叠在一起,你们可别凑压称,不给处理好啊。”
有些人没那么有道德感,本来该晒成八两的,稍微少晒一天就能做成一斤,一斤两斤的差别不大,但是百斤千斤呢,差距就大了。
这样没处理好的海带,多付出一些钱都是轻的,关键还很不耐放,轻则长霉,重则是会长虫。
很快,第一批海带就从海城运往两地。
夏家那边干得带劲着呢,虽然说海带的利润不高,但产量毕竟大,夏妈妈还专门找了个周日来找柳绵绵,跟她讲:“下回还要有有人买海带,就来找我,最近家里都在弄这玩意儿,下半年的产量肯定不小。”
柳绵绵也想到了,第一批的投入不过是十来斤“样品”,她就接了两千多斤海带的单子。
既然如此,她何不再试试,一个也是问,两个也是问。
现在加碘盐的风吹到全国到处都是,近海省份不说,食物里面不缺碘,但像西北一些省份那是重点缺碘的身份,人带人,趁热打铁的柳绵绵又跟那边好几个政府取得了联系,争取到了寄过去样品的机会。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她跟电话那头沟通起来比之前还要顺畅,这次接到电话的基本上都同意接受她的样品,不到一个月时间,她又寄出去三十几份样品出去。
而安县徐主任那边也打电话过来:“小柳,那个海带你们还有没有,我这里还要大批量的。”
柳绵绵立刻说:“请问您要多少斤?”
“再来两千斤吧,本来我们给城市职工也就一家半斤的份量,一千斤海带不到半个月就卖完了,我们供销社内部都有职工没有吃到过呢,这个海带味道确实不错,这回好几个单位也想订一些,你们这一批的海带质量也很好,以后也要保持这样的质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