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七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初到现在,从塞外到京城,一直都有大事发生,没有平静的时候。
距离太子被废才没过多久,皇长子胤禔心里认为康熙立嫡不成,必定立长,于是积极活动。
朝中响起了许多声音,都说国无太子,当尽早册立,且一力举荐皇长子也就是直郡王胤禔为新任太子。
明珠不建议这样的行为,却阻止不了自大的胤禔非要作死,只能眼睁睁看着直郡王为太子的呼声越来越大。
胤禔很显然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康熙本就因为太子被废而忌惮下面的儿子们,现在看见他这样上蹿下跳的行为之后,立即便宣布:胤禔秉性躁急、愚顽,不可立为皇太子。
眼见自己夺储无望,胤禔立刻便转头向康熙推荐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皇八子胤禩,还利令智昏地奏请康熙帝杀掉废太子胤礽。
不仅如此,他还说自己可以替父代劳,如果康熙下不了手,可以由他来动手。
这些话都使康熙认识到,如果胤禔和胤禩结成同党谋取帝位,后果将不堪设想,且老大这个儿子,已经在这些年的斗争中,与老二不死不休。
心痛的同时,康熙不得不行动,他必须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不久,康熙又发现胤禔与一个会巫术的人有来往,企图用巫术镇魔胤礽,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终于有了借口,下令革除胤禔的直郡王王爵,严加幽禁。
只是不知道胤禔这使用巫术镇魇他人的罪名是否成立,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说有人在污蔑他。
这其中的真真假假,就只有康熙才知道里面的真相了。
皇长子胤禔失势以后,皇八子胤禩势力骤增,以往投靠直郡王的大臣,现在纷纷转投他门下。
胤禔身后的大部分大臣,除了明珠拉拢的人,其他几乎都是胤禩在维系关系。
以胤禔的脾气,就算有明珠在,他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支持者,这其中多亏了胤禩,靠着平易近人的温和气质,替胤禔笼络了不少人心。
历史上着名的八贤王胤禩,从小便精明能干,虽然依附在胤禔之下,但在胤禔倒台之后,立马就成了新的一股势力,在朝中党羽多,声势大,也有一定的威望。
胤禩非常积极的活动,想谋取太子位,但他是个精明之人,手段比较温和,没胤禔那么激进。
康熙发现了这个儿子的某些举动,也发现了他的狼子野心。
也是因为朝中的乱象,让康熙意识到,朝中没有太子作为定海神针确实不行,没有太子这个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诸位皇子的心都乱了。
但此时自己属意的继承人还未选出,为了朝政安稳,康熙不得不把老二放出来。
康熙四十八年的正月,康熙帝再下封太子的旨意,并昭告天下,复立二阿哥胤礽为太子,并把太子一家重新放了出来。
但被废过一次的胤礽,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宠爱与威严,根本压不住底下蠢蠢欲动的弟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