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船厂成了自己的,那么只要这些笼络住船厂的这些工匠,就能将这些设计和工艺变成金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同时还降低了海船的建设成本。
在确定好船厂的份额之后,张小白立刻将自己的那些人手全都派到了船厂,先建大船台,同时按照张小白的要求,一下子建造了5个大型船台,都是能建在百米以上大船的巨大船台。
刚刚听到张小白的这个要求时,里拉多差点被张小白的气魄吓死,虽然张小白确实要建造一批大船,可一旦完工之后,后面没人跟着建造这么大的海船,那这些船台可就废掉了。
最终在张小白的坚持下,还是接受了这个安排,同时在里斯本周边开始招募新的学徒和工人,以及派人到北方接洽造船木材的问题,现在船厂里的这些备料,都不够造两条东升号的。
而且这种造船用料也不是什么木材都行的,必须是经过自然阴干的木材,新鲜砍伐下来的木材根本无法用到船上。
当然,为了省钱,张小白和船工们也是进行了一番研究,那就是将那几条废船拆解,内部完好的材料保留下来,可以用到不需要承力的部分,比如船上的桌、椅、隔板、架子之类,这样也能节省一大笔费用。
只要龙骨、旁龙骨、肋骨、龙筋、船壳板、火炮甲板、桅杆,这些关键部位的木材强度保证住,整条船的强度就不受影响。
就这样之前七条需要拆解的船,至少能剩下三分之一的材料,可以用到新船上,还有三分之一可以打造成家具,正好放到张小白在建的庄园中去。
听到这些船工们的建议,张小白当时就同意了,这最少能省下一千多金币呢,只要不影响船只强度,张小白并不介意废物二次利用。
在建造船台的这些天,张小白带着米格尔兄弟、费尔南船长以及几位船工大师傅,仔细的研究了福船和卡拉克船只的优缺点,重新设计了定型了两种船型。
而这两种设计,并非是船只优劣的问题,而是根据用途的不同,设计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船型。
一种是源自武装商船的定位,宽大的船身,水线以下尖底设计,三层甲板设计,加上一层船首楼和两层船尾楼,同时兼顾了运货量和装载火炮作战的用途。当然火炮甲板仍旧只设计了两层。
一层重炮加上一层子母快炮,足够保证船只的火力密度,长达三百多尺(约合90多米)的船身,两侧的火炮舷窗各自预留了三十余个,最多可在一侧同时射出60多枚铁弹,强大的火力远在‘伊莎贝尔号’之上。
桅杆设计,也由原来的双桅杆设计,改成了三主桅,再加上前支桅杆,以及后部斜桅。桅杆高度也进行了相应的加高,主桅杆上的双层横帆,也换成了三层方形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