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提议,既尊重了华仲夏的威望与贡献,又巧妙地解决了华少康即将面临的困境,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华少康闻言,眼中闪过一抹不甘,但很快释然。
他武罗的提议显然出于对九州的深思熟虑与对未来的深远规划,而非个人私欲。
如果他现在迫不及待的继位,确实显得很小气,只要华仲夏不主动宣布将皇位让给他,他就不能轻率地夺走这份称号。
当年蜂云谷,大家拥华仲夏为帝时,华少康他自己也是倡导者,亲自把跪请华仲夏就任华朝天子,只是这几年的蛰伏和征战,让他忽略了这个年纪大他十岁、退居幕后却没有宣布退位的叔祖父。
最尴尬的是,这位年轻的叔祖父,还在复国关键时刻,攻克九夷重地德州,降服九夷幕后黑手九夷元老殿,帮了他一把,让他和众人无法忽视他的存在。
华少康缓缓站起身,随后,他的视线掠过殿内每一位臣子,最终定格在远方,仿佛在思考着华国未来的宏伟蓝图。
“武罗将军所言极是,吾辈当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华少康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在大殿内回荡,“夏父华仲夏陛下,乃我华国之魂,其智慧与德行,早已深入人心。我虽年轻,却深知肩上责任之重,更不愿因一己之私,而伤了华国元气,寒了众臣之心。”
言罢,华少康转身面向殿外,似乎是在向远方的华仲夏表达着无声的敬意与决心。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我,华少康,愿以辅政之职,辅佐夏父华仲夏陛下,共谋华国之未来。现在我就修书一封,邀请夏父华仲夏共赴旧都禹州城,在哪里共商国事。”
臣子们纷纷起身,向华少康投去敬佩与信服的目光。
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王储,正以他的胸襟与智慧,书写着华国新的篇章。
姚思等人虽然不甘,但也没有反对。
现在华仲夏毕竟也是手握重兵,雄踞在德州,不像当年仓皇如丧家之犬被他赶出虞国。
不久后,一封由华少康亲笔撰写的书信,被快马加鞭送往德州。信中,华少康言辞恳切,表达了自己对夏父华仲夏的尊敬与感激,并诚挚地邀请他一起重返禹州城,共商国事。
同时,他也表明了自己愿意作为辅政之臣,全力辅佐夏父,共同治理国家的决心。
消息传出后,整个九州大陆为之震动。人们纷纷赞叹华少康的胸襟,同时也对华仲夏的回归充满了期待。
他们相信,在两位传奇人物的带领下,华国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充满和平与繁荣的时代。
但如果让他们选,他们也不知道该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