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开展就是这样,让人干不让谁干,都很难调节。
如果按正常工作流程,这种政府类数字化项目本应该是由他们这种供应商排遣销售沟通基本项目需求,然后反馈给公司内的售前提供一份三到五页的项目建议书,大致提一下应该建什么东西,建了之后有什么用,等销售或者售前向领导汇报后,能拍板的一把手决定做这个事情并内部开会明确这个事情哪个部门来做谁来牵头之后,便可以进入实际需求调研和方案设计阶段了。
这个阶段售前可能会现场待上几天,把业务相关的部门或者一些下辖的业务层级的工作需求做详细了解,输出调研报告的同时再根据调研情况梳理整体建设思路,把详细的总体建设思路向领导汇报没问题后,便是详细建设方案的设计阶段了。
有些项目在这个阶段并不需要售前每天都在现场待着,只要在要求的时间内提供质量合适的方案,是否在现场驻场一般也不会做强制要求,但是近几年有些地方政府一般都是要求售前工作人员在他们的专班办公,方案也要在现场完成的,方案也根本就不存在一次性通过的情况出现。
方案经过设计、调整、定稿之后,便可以进入项目的立项评审阶段,这个阶段一般会邀请一些行业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方案的技术可信性、设计合理程度、报价等进行评审,通过后,这个项目才算是正式立项成功,可以去政府采购网站上发布招标意向,招标意向发布一段时间之后,才可以发布正式的招标公告进行招标。
现在大多数数字化项目,没有提前介入的公司想要去投标中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至于原因,只能说业内人都会懂得。
一般都是在挂标之后,供应商的产品实施团队,才会正式进场开始进行工作。
像周正他们这个S市项目一样提前开工,需求还未明确便让产品同步进场的,也是近两年浙省的数字化改革的一些大背景之下的不得已的模式。
地方要出成绩、要出亮点,可是什么是亮点?什么才是该做的?谁都不知道。更何况这种专业性的东西肯定要专业的人来做才行,那些管行政的牵头领导光看设计方案听售前汇报,肯定也没法设想出他们所说的东西做出来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售前的方案设计和产品的页面设计同步进行,这便是这种大背景下的衍生品了。
只是在这种项目情况下,有些工作应该谁来做,便又成了难以划清界限的东西了。
按之前的正常流程,中标之前的售前支撑,都是售前支撑销售完成,跟产品没有任何关系。
调研也好,需求梳理也罢,都是售前通过文字的形式或是PPT上放些示意图的形式告诉领导,设计是这样,做出来大概是这个效果。
可现在提前开工的项目,相当于方案跟着产品走,方案没做设计的情况下,产品先把产品页面设计出来,放哪些页面,页面里放什么功能,都是产品大拿来做,等领导看着这个未来的成品图点头认可之后,售前再拿着图把图片上这些东西转变为文字描述。
所以工作哪有什么定势?最终的目的不过是解决问题。
为客户解决问题,为公司解决问题,为团队解决问题,为自己解决问题。
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