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春来返回了宋王阁。
起初几天,他无时无刻不挂念着小翠和儿子。他开始了忙碌,也就把思念当做前进的动力。他不仅想扩大面粉厂,还说服黄小伟,在战友陈勇老家,开办了饲料厂。
为了防止王二麻再暗地里捅刀子,饲料厂的事秘而不宣。
除了两个工厂,他还要开会、处理村务、带党员学习、迎接上级检查,忙里忙外,忙碌时间过的快,也没有想起小翠和儿子时的火急火燎。
两年后,王三爷爷终于熬不住,去世了,被埋在伏牛山上。这两年时间,王三爷爷坚持吃药,定时化疗,又和牛朝夕相伴。他养的那头牛已经肥壮,还学会了耕地。但就在驱赶牛耕地时,因为劳累过度,王三爷爷倒下了。三爷爷儿子王宝刚养了一阵,卖了。
竟然坚持了两年,医生说王三爷爷创造了奇迹,甚至还说,如果住院治疗,有可能会痊愈。老支书骂医生扯淡,如果住院,王三爷爷早就没了。其实人家医生并不知道王三爷爷因为喜欢牛,并且到了痴迷程度,才坚持了那么长时间。
春来难过了好一段时间,每次从外面回来,都抬头看着日月河的河堤。王三爷爷和老支书牵着牛,走在河堤上,已成了宋王阁一道风景。
如今,王三爷爷不在了,牛也卖了,就剩下老支书孤独地走在河堤上。独孤是老支书自己选的,村里还有很多老人喜欢到河堤上散步,可老支书知己似乎只有王三爷爷,如今少了一个,他也的嘴也关上了闸门。
渐渐地,老支书也很少去河堤转悠,而是去南面山上。有时村民听见老支书坐在王三爷爷坟前,独自说话。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无益于身体健康,春来必须开导老支书。春来也没搞明白,当了一辈子支书了,老了竟然不合群了。
终于,春来放下所有事务,在一个闷热的傍晚,尾随一般,跟着在老支书后面,登上了伏牛山。
山上不再是胡乱生长的树木和野草,两年时间,果树已经开始挂果,青青的苹果和山楂,叫人看着都两腮觉得发酸。
山下也种上了苹果和山楂,还有桃树,但就没有猕猴桃,春来失望又无奈。他跟老支书说过,老支书挥手,说了他一句:“要是都跟你想的一样,咱宋王阁早就家家买汽车了。”
“老头——”春来躲在果树后面,喊了一句。
老支书停下脚步,缓慢转过了头。他拄着拐杖,动作也变得迟缓。迷离双眼,过了好一会,老支书才说话:“你跑这里来干什么,忙你的大事去。”
“你想累死我?”春来撇撇嘴,走到老支书跟前:“你怎么一个人来,万一摔着了,可如何是好?”
“什么好不好的,活着也是浪费粮食。”老支书似乎已看淡生死,又举步往上走。
“哈,你心胸够开阔的。”春来笑一声,在后面跟着。
走了十几步,老支书累了,拿出手帕,擦擦额头上的汗,又喘两口气:“我给宝刚说了,别埋那么高,那熊孩子就是不听。”
“不是,”春来歪头看了一眼老支书:“你什么情况啊,难道除了三爷爷,你就真没话说了?”
老支书哼了一声:“说什么,都是张家长李家短的屁话,我才不愿意和他们扯淡。”
没想到老支书竟然超群脱俗了,春来很是吃惊:“啊,你和三爷爷都在聊阳春白雪?”
“什么白雪,还白面呢。”老支书没听懂春来的话,但也知道大概意思:“我和你三爷爷不像他们,总在背后说人家坏话,一个个都像老娘们。”
原来是这个原因,春来哈哈笑了:“谁人别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说,这话还是你教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