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菡看着空空的米缸,什么吃的也没有。问孩子,合作社商店在哪里?孩子带着他去了一里地之外的合作社商店,买了一斤红糖,一斤红枣。十斤大米,二十斤玉米面。
等他们买完东西回来,就看到那个叫小翠的瘦弱女人,已经下地,挎着一个小篮子,要出门。
黄菡他们回来了,拎着粮食。让小翠先别忙出去,他有事要问她。然后让孩子烧水,娘俩都饿得打晃,赶快先喝一碗红糖水。然后煮点玉米糊糊,先把肚子填饱。趁着他们煮玉米糊糊的时候,黄菡去不远处的菜市场,买了一把小白菜,三斤土豆,两个咸菜疙瘩。
回来后,让小翠先切点咸菜,就着玉米糊糊吃,否则会反酸水。娘俩感激不尽,感谢黄菡的救命之恩。
黄菡看着娘俩吃饱了。人也有了一丝精神,才说明来意。小翠听说是张队长让她将那张纸条拿出来,交给救命恩人。而且,救命恩人说出了孩子的真实生日。她确信,救命恩人没有说慌。把那张用油纸细致包裹的纸条,交给了黄菡。
黄菡得知,娘俩没有什么固定的生活来源。有时候,小翠能给人家做衣服,赚点工钱。没有活的时候,都是去菜市场,捡人家不要的菜叶子,或者去野地里挖野菜度日。叮嘱娘俩。
平日怎样生活,还照旧。每个月,他会给娘俩送些粮油。不会让他们挨饿,这是受张队长的嘱托,让娘俩不必过意不去。好好生活,日子会慢慢变好的。
黄菡得知这孩子已经十二岁了,还没上学。他说等下次来,给孩子带来课本。以后每一周,让孩子去找他一次。他会教他认字,算数。
小翠让孩子给他磕头,认作师父。黄菡连连摆手,他说:“认我做师父,那还要看这个孩子有没有天赋。我的一身医术,需要天分极高的孩子才能学会,暂时先学文化课吧。”
这孩子随母姓,名字叫刘毅。人如其名,是一个很有毅力的孩子。他还是给黄菡磕了三个头,坚定地说:“我一定努力,让您愿意收我做徒弟。”
黄菡把刘毅扶起来,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孩子,把身体养好,不着急,慢慢来!”
拿到了纸条,黄菡心里又多了一成把握。
他回去之后,把调查的结果和纸条的内容,写成检举信。邮寄给了市里和省里的纪检监察部门。
市里没什么反应。省里却在三个月后,下来调查人员。实地走访那些人证的家里,了解当时的情况。然后,去了黄菡家里,要求看那张字条。
黄菡同意拿出字条,但是,只允许调查人员拍照,查看,却不同意交出元件。这是唯一能证明他清白的实物证据。不到最关键的时刻,不能交出去。
上级调查人员也能理解。拍照后,有询问了当时的具体情况。做了详细的记录。告诉他,要相信人民政府。绝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深藏在无产阶级人民公仆中的叛徒,一定会受到公开审判的。如果他是被冤枉的,政府会平反冤假错案,还给他一个公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