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末:我在鼍龙沟,打造战争堡垒
- 本书又名:寒门小太爷本书又又名:明末堡垒,皇太极十万铁骑跪求开门!本书又又又名:重生寒门,我为大明续命五百年!庆羽穿越到明末的寒门庆氏,他居然是族里辈分最高的小太爷!庆羽本想凭着自己的理工知识猥琐发育,奈何各种发明创造,不仅惊动了崇祯帝朱由检,还惹来了皇太极亲自上门求下嫁公主。皇太极:庆羽,我有九个女儿,叫我一声岳父,我们可以黄河为界,分治天下。庆羽:都长着一张鞋拔子脸,埋汰睡呢!皇太极:先生,我
- 火来
接下来的两天,朱由校在李家站举行了轰轰烈烈的“公审大会”,所有村民,包括艾家的奴仆,只要是愿意作证证明艾应魁罪行的,事后都会根据证据的轻重程度分得数量不一的土地和钱财,这让所有人欣喜若狂,各种证据和证人证词足足摆满了一孔窑洞!
这个过程中,艾应魁几次气的背过气去,他知道朱由校这不仅仅是要把案子做成铁案给世人看,也是要借此宣扬他朱由校仁德爱民的形象,而艾家,则是那块垫脚石。
朱由校也确实是这么想的,这个时代文人士大夫所代表的地主集团垄断了话语权,如果他轻易杀了艾应魁,并将艾应魁的土地分给穷人,那不会有人说他仁德爱民的,毕竟那些人嘴里的“民”可不是普通民众,因此为了堵住那些人的嘴,这件事必须做成铁案,让天下人都知道艾应魁是罪有应得才行。
艾应魁已经再也没起初的那份骨气了,他一直哀求着见朱由校一面,他不想“小艾”一门因他而毁,他必须要保住“小艾”家族的香火。
朱由校得知后,倒是遂了艾应魁的愿,来到破旧的李氏祠堂见了艾应魁。
“听说你要见我?”
艾应魁磕头如捣蒜:“殿下,草民知错了,草民情愿一死,求殿下高抬贵手,放过草民家小。”
朱由校所受过的教育便不可能让他做出族诛的事情来,因此他对艾应魁说道:“你放心,冤有头债有主,我既不会杀你全家,也不会让你们全族跟着遭殃,祸不及家人,这是国法该有的原则。”
艾应魁哪里肯信:“陛下会放过我艾氏一门吗?”
艾应魁这就有质疑朱由校的意思了,你现在不过只是个太孙,上面还有太子和皇帝,你说了算吗?
朱由校确实做不了这个主,但他却不会让自己食言。
“只要我答应你了,我就会去做到,你信也好,不信也好,这就是我能给你的答复。”
朱由校并不是要为自己立人设,而是要为大明法律树权威,一个国家想要长久,法治才是根本,人治永远只能人死政息。
艾应魁不再多言,他从朱由校的眼神里看到了朱由校的抱负和野心,他相信朱由校会说到做到的。
三天后,一队官军才慢悠悠赶来,为首的一位官员身穿绯色官服,上绣锦鸡补子,骑在马上,煞是威风,来者正是延绥巡抚董国光。
进了村,董国光见村中情形,不禁皱起了眉头,村子里依旧残垣断壁,尸体虽然都被抬走,但地上黑色的血污比比皆是,看起来此地损失惨重,回去给朝廷的奏疏真不知该怎么写了。
迎接董国光的是严大成,他上前行了礼,说道:“董抚台,太孙殿下在祠堂等候。”
董国光闻言大惊失色,立即翻身下马,再次确认道:“太孙殿下来了?”
“正是!”
“何时来的?”
“六日前。”
“啊——”董国光惊叫一声,六日前那不正是蒙古人劫掠此地的时候吗,这要是出了岔子,自己全族都得陪葬,想到这,他冷汗直冒。
不过董国光身边的一位武将此时却有意无意提醒道:“抚台,太孙殿下何等金贵之人,怎会来此穷乡僻壤,我看分明是这厮在诓骗抚台!”
董国光听了将领的话,也有些疑虑,向严大成确认道:“殿下为何会至此?”
“殿下微服私访至此,正好遇见鞑子劫掠,便停留在此,抚台若是不信,可前往祠堂核实。”
董国光再怎么多疑,此刻也不敢再托大了,他赶紧拉着严大成往祠堂赶去,身后的武将只能无奈地剁了剁脚。
进了祠堂,只见朱由校正襟危坐,身前案几上摆着印玺和手札。
董国光见到朱由校,根本没去验印玺和手札,直接跪倒在地,口称道:“微臣董国光叩见太孙殿下。”
朱由校有些诧异:“你认识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