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云记

第299章 公元727年九月

李亨刚才的话,让我想起了史书中对张说、崔隐甫、宇文融在公元727年的一段描述。御史大夫崔隐甫,御史中丞宇文融、李林甫,在公元726年时一起弹劾张说,并奉唐玄宗之命与侍中源乾曜,和大理寺官员一起审问张说,最终结果只是让张说被罢免了中书令,兼任的尚书右丞一职没变。

张说依然活跃在朝堂上,让弹劾他的人,尤其是宇文融,崔隐甫这两位政敌如鲠在喉。崔隐甫和宇文融三番两次诋毁张说,而张说也不甘示弱,坐拥一帮支持者维护自己,与崔隐甫和宇文融等人明争暗斗。

唐玄宗难以忍受这样的明争暗斗,就以各自结交朋党搞对立为由,将他们命令退休的勒令退休,解职的解职,贬官的贬官了。

我装作有些疑惑地说:“皇上一下子罢了御史大夫崔隐甫,尚书右丞张说的职务,还贬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宇文融为魏州刺史了,这是为什么啊?”

李亨右手捋着右鬓角垂下的那缕头发轻轻地说:“还不是因为他们分成两派,各自结交朋党,搞对立,相互攻击嘛。”

“噢,原来如此,皇上这样做是英明的,一个团队这样内耗严重,是不利于开展工作的。”

“文游唐,你也懂管理啊?”

“不懂,我只是说了我的观点而已。”

“你认为近些年,大唐出过房玄龄,杜如晦那样的名相吗?毕竟现在是开元盛世,被人们认为繁华强盛程度超越了贞观年间。”

“大唐自进入开元年间以来,要说算得上明相的宰相,已经出现了三位了,他们就是姚崇、宋璟、张说。”

李亨明亮的眸子里流露出一丝意外的神情:“张说算得上明相吗?”

“算啊,正因为如此,我对张说的退休感到有一些惋惜。”

“也许你说得对吧,你总是有超前的思维,我认为你如果到朝堂上任个三品官,还是能胜任的。”

“殿下你过奖了,我文游唐不喜欢做官,也没有你说得那么有能力。”

“长江后浪推前浪,张说已经六十一岁了,他退休后会有年轻一些的有能力的人出现的。我父皇已经令建康军使张守圭,任瓜州刺史、墨离军使,同王君毚一起抵抗吐蕃侵扰了。我父皇这次找对人了,张守珪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带着基地回大唐
带着基地回大唐
曾经的特战队长陆辰穿越了,带着一个战略物资仓库基地穿越的,穿越的还是唐朝,这不得大展拳脚一番,为后世打下偌大的基业?最主要的目的是给自己留下一个印记,最起码一千年后的队员能看见自己的坟!陆辰:“老程,这事能行!你信我的!”程咬金:“我信你个鬼,上次信你的,老子差点在黄金洲没回来!”陆辰:“我怎么听说你在黄金洲定居了?”程咬金:“我没有!别瞎说!不可能!俺老程不是那样的人!陛下,你要信我!”
阴影里的沉默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武德八年,玄武门之变还未发生。苏彦穿越成一介书生。本想以文安天下,何奈突厥来犯,手持利刃,纵马沙场。至此提笔乱文坛,挥剑斩乾坤。“系统,商量个事,能不能再给点东西?”“你也太不要脸了,都快满配了!”“额,咱们商量下。再强一丢丢行不行”
染不尽余温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徐子麟穿越大明,却成了山沟里的一个穷酸小县令,他不甘现状,利用十年时间把蓬莱县打造成了人间仙境。却不料在十周年县庆之际,朱棣突然到访.....“陛下你听我狡辩,我真的没想造反啊!”
零号硬币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苏辰穿越到大明洪武,开局就遇到了一个老愤青。老愤青刚开始,看不惯苏辰的一系列行为,哪怕吃个饭,也要逮着骂一顿。可骂着骂着,就感觉这老头子颇有军事头脑,一言一行是个领袖风范。而他的儿子,具备政治头脑,朝廷利弊他一眼洞穿。苏辰动心了,不计前嫌道:“老头子,你父子二人跟我混吧!我们一起造反,推翻老朱!”老愤青父子二人面面相觑。半年后,苏辰还未起兵,十万大军疾驰而来,将军看着老愤青,高呼道:“陛下,何故造
剑起六千里
乱世新雄
乱世新雄
是传送,而非穿越。秦峰,李天鹏二人来到这个平行世界,碰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张三丰。两人从救人到敛人,从团结一致到兄弟反目,阴谋诡计,惊险不断,明潮暗涌,困难重重。围剿匪寇,对抗异族,与朝廷暧昧,与叛军扯皮,与诸侯周旋。占山为王,驱除异族,割据一方,称雄天下,为华夏文明的延续,为华夏民族的延续,不断书写着传奇。后期还有哪些传送者,两人究竟发生了什么?如何搅动这个世界?请收藏本书,静等故事发展。
雄心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