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小寒大寒,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初八的第二天就是元旦节,1974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广播站里播放,人民日报社论,那个时候的社论口号性比较强,实用性也不大,反正大家听听热闹算了。元旦节也没有单位放假,但是没有元旦假期一说,但是节日是有的,元旦节一过,学校的学生们就要开始考试了,这是期中考试,考得好不好都要回家交给家长验收?考得好的有奖励,就奖励一餐红烧肉,考不好的也有奖励,那可能就是打屁股,跪搓衣板。学习成绩不好好的回家挨打的几率一般的占70%。家长们也知道读书不容易,读出来了人就精神了。耕读传家,这是中国农耕文化的精髓。无论你在什么朝代,你都必须要会读书,要认真读书,而且要读出成绩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美如玉,那是有一定道理的,不是说说好听而已。
再过20天就要过春节了,春节前得有所准备,元月十号左右学校里就放寒假了,校园里平鸦雀无声了,孩子们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里,放假了,寒假期间,除了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还要帮家里做一些家务事,捡柴割草这个东西是永远的话题,也是农村孩子必须面对的现实。每天要上山,上午一背篓柴,下午一背篓草,捡柴割草这是常事,也帮家里做一些家务事,比如烧锅做饭洗衣服,这东西你别想躲避,孩子们放假了,大人就应该轻松一点,理所当然应该帮助家人做事。学校放假了,生产队的孩子们也就多了,大松有时候就跟在他们的后面,看着他们玩,小孩子们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玩,就看这些大孩子是怎么玩的?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还有就是一些不稳当的,不安全的游戏,躲猫猫,藏猫猫,猫猫藏猫猫,就怕跑到危险的地方掉下去了,就容易出问题出现,不可预知的结果。一个院子还是有这么大,加上后面有竹林一般的玩藏猫猫,有时候半天就找不到人。一般的在约定的时候没找到,那就算抓人的人输了躲藏的人赢了!这是小孩们最快乐的游戏。又刺激又紧张,还考验人的智慧和胆量,有些乌黑的地方不敢去,有些显眼的地方忘记了搜索,有游戏就会有快乐,有小孩的地方就会有天真的童趣。农历腊月初十后,气温比较稳定,虽然没有雨雪,但温度也不是很冷,适合人们劳作活动。奶奶将晾晒好的萝卜干又翻一遍再晾晒一次,保证干透,储存起来才放心。不然会自然变坏。在冬天气温低,湿度也小,空气中水分也少,冷风吹来带水分的东西其实也容易变干,水分丢失的也非常的快,再翻晒一遍,就可以放入储藏室了,这也是过家高度的备用粮食,虽然它是蔬菜,但是在那个粮食不够的年代,也能冲一部分饥,止止饿是没有问题的。
收完萝卜干,家里就开始打扫清洁,就是俗称打扬尘,房屋的里里外外大扫除一遍,特别是厨房,因为当时烧的是柴火,一年到头烟尘积得很厚,大家带好防尘帽,一般用草帽,用大扫帚打扫屋顶,这个大少主一般是用小斑竹扎的,皮实耐用做大扫除最好不过了,一是效率高,二是比较轻巧,当时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用这个小斑竹扎大扫帚的习惯,平时扫地也方便,特别是晒粮食的时候,用它来清扫场地也是最快捷的工具,扫帚的功能不单单是做清洁,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的用处,有时候还用它来刷石灰消毒。一般的家里大扫除,前前后后要搞两三天,先打扫房顶,再打扫墙面,再收拾地板,最后是房前屋后,通通的清扫一遍,过年过节清洁卫生肯定很重要,家家户户都可以来客人的,要给客人留下好的印象,院落清洁,水缸清澈。这段时间宣传队的你下乡做宣传,敲锣打鼓,挨家挨户的慰问,还给一些军属烈属家中发放慰问信,慰问信就是以年画挂历的形式发放给这些革命家庭。你没有其他实惠的发放,但是也是对他们心灵的一种安慰,少那个年代那个时候真的非常穷啊,一穷二白也不为过,好在我们国家有这么多人力。有人就会有一切,这也是不变的真理。宣传队还宣传一些安全知识,特别是防火防盗这个特别重要,到了年关,家家户户烤火,千万要注意,防火意识必须要有。一把大火可以烧得精光,这些惨痛的教训是以前都有过的。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火控制好。要过年了,千万不能出问题。
幺姑和妈妈做了好几双布鞋,家里每人一双过年的新鞋,有了新鞋,过年就更加的有意思了,过年必须穿新的,这也是那个时候的习惯。 一年到头,每人一身新衣,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作为新的开始,一切都是新的,寓意新春新气象。在供销社用布票买了一些花布给幺姑缝了新衣服,爸爸是灯芯绒衣服,爷爷是灰布衣服,奶奶是蓝布衣服,大松和弟两小孩儿是红花布衣服,小孩子穿花布衣服耐脏,而且喜庆。妈妈的新衣服也很得体,都是量身订制,所以合身。年货也开始提前置办。生产队买了200斤红糖,正糖甘蔗糖,砂细爽口,每人分了一斤多,大松家分了十斤红糖,分红糖也是生产队发福利。
奶奶用糯米蒸好了醪糟,这也是过年前家家户户必备的,腊月做醪糟也很讲究,因为温度低,所以方法必得当,必须保温发酵,温度保持在25到30度左右,低了起不来,温度高又发过了。调节好温度是做这个美食的关键,可以用稻草保温,也可以用旧棉被保温。现在方便了,直接用恒温解决问题,要多少度有多少度。一般糯米做好放上甜酒粬,2到3天就好了,做好的醪糟放在瓦罐里储存20来天不是问题,随时可以拿出来食用。这是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要做醪糟。这段时间温度低,储存20来天,基本上没有问题,不会变质。醪糟最大的好处,可以临时持待客人,比如过年了来家里玩的人很多,过了饭点的,或没到饭点的,可以用醪糟招待,一碗醪糟汤,两个鸡蛋,这样又不失礼数,也招待了客人,面儿上大家都过得去。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川北文化,醪糟待客。醪糟也是打幺台用得最多,川北人说打幺台就是另外加餐,三餐之外的伙食都叫打幺台。“打不打幺台”就是加不加餐的意思。醪糟的妙用很多,做包子馒头发面时里面加一点醪糟,面会发得更快更好,口敢更美。
加上生产队分了红糖,吃一餐红糖鸡蛋醪糟是少不了的,提前品味一下过年的味道。有什么吃什么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了早上下了一阵小雨,让干燥的空气和路面变得湿润,中午放晴,让过年更有年味,家家户户己收拾干净,一下子有了过年的味道,小年也是年,吃肉饮酒这是必须的。所以大人们一早将腊肉洗净放在锅里用大柴火煮,里面还放上萝卜干,海带。很快整过村庄都飘出了腊肉的香味和年味。户户炊烟袅袅,家家户户腊肉飘香,这是一幅太平盛世的优美画卷。这画卷记录了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更记录了一个美好的时代。
午饭前,端上刀头(煮好的肉),腊肉,草纸,美酒,去山上敬拜先人,祭祖完毕,方可开饭,饭前一串炮,财神爷爷马上到。家家户户开饭前都有放炮仗的习惯,表示过年了。北方小年二十三,川北小年二十四,这是两地的差异,现在生活好了,感觉天天都在过年,但传统不能丢!
从腊月二十四到正月十五,这一段时间统称过年。
过了小年,生产队的活还得继续干主要是给油菜小麦除草,施追肥,人们每天还是得早出晚归,把该干的活都要干完。我这段时间天气好,大家就开始起阳沟,把阳沟里的淤泥起来做肥泥巴。就是当时农村自制肥料的一部分。你用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种豆子,种豆苗当细土盖在上面,这样出苗率高,小苗生长更快。与你堆在一个比较干爽的地方,过上一段时间就可以做堆肥,但是阳沟里现在空虚了,又要去山上采一些草皮,将它放在阳沟里,这样又做次年的堆肥。周而复始,年年如是。
大松的爷爷每天就要去山上搞一两挑草皮,主要是那些青石板上的苔癣之类的,这活儿基本上在年前都要把它做完,晚上大松的爸爸还要继续做手工,做好的手工,大松的爷爷就背到街上去换成现钱,这样就可以补贴家用。快过年了,多赚一分是一分。多一分有多一分的用处。
扬尘扫净迎新春,鞭炮声响过大年。摒弃所有烦心事,拥抱幸福乐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