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抢接近尾声了,大部分的田地都以播种上了,还有一些高榜望天田没有插上秧,由于这里是丘陵地带,有一些地方没有水源,所以全是靠天吃旱,这种情况在当时来说还非常多。如果实在等不来雨水,就只有改种玉米,玉米可是一个喜旱的作物,也是一个耐旱的作物,他不仅产量高,味道好,而且桔柑可以有很多用处。就在我们队相邻的一个生产队,它属于另外一个乡高峰乡,上面没有水库,种庄稼全靠看天吃饭,他们今年只有改种玉米,由于常年干旱,他们有一些抗旱准备和心理准备,没法打算跟沟里人一样,过着那种水源充足的生活。除了风调雨顺的年景,吃大米的时间非常少。只有种旱地作物,玉米,高粱,土豆,红薯,小麦。
当时女青年选男朋友就要看男方的情况,特别是地形地貌,山下的平坝的这样最好,山梁上的缺水少米就不习惯了,不像现在的人说山上空气好,那个时候的空气到处都好,吃饱肚子最要紧,山上条件不好的很多,找女朋友就是个麻烦。人家姑娘看不上你,媒婆也懒得给你介绍,就只有靠自己改变命运,认真读书,走出大山,读完书有了工作,找一个铁饭碗,那才是有出息。
靠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是那个时代的基本特征。
小满前后该栽的秧都栽了,没种上的你就种不上了,为天气气候不等人,在没有种上秧的,就只有改种玉米,玉米当然没有水稻的产量高,但总不能让地空着。农家有句谚语,小满不满?干断田埂!意思就是说,小满季那一天没有下雨的话,下半年雨水就比较少!当然是经验之谈,有一些准确性。
生产队的秧插完了,玉米也播种完了,社员们又轻松了一下,但总是闲不下来,一到下大雨,大家都要出去栽红苕秧,红薯也是一年的主要杂粮?虽然没有大米饭好吃,但是暗地里也没有其他可以种的,红苕地里还可以栽种一些玉米,高梁,高低搭配还可以增加产量,摘红薯是很讲究的,天干是没有摘红薯的,必须下一泼透雨,端午节快到了,马上 就要涨龙舟水了,一涨龙舟水红薯地里土块就浸软透了,大家都可以摘红薯了,栽红薯就是要土地湿润就好栽插,这样可以保证红薯的成活率。
川北的天气很是特别,到什么季节就下什么季节的雨,端午节肯定会涨龙舟水,90%的年份都是这样。端午节前下了一天大雨,山上山下到处都是流水,稻田的水也满了,社员们全部出动,栽红苕。趁土地湿透了,全队花两天的时间抢栽完了红薯,保证了生产进度。高峰乡高力寺生产队也栽种上了水稻,他们也非常高兴,今年有大米饭吃了。
常言道,十里不同天,其实十里也不同地,两个相邻的村就有不一样的境况,因为地理条件不同,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一个有水库,一个非常缺水,这些自然条件有时也限制了人们的发展,当时每个生产队都有非常丰富的剩余的劳动力,外面也没有什么工作,所以找大家都只能在家中的土地上谋生活,假如自己没有一技之长,真的生活的非常痛苦,没有活动的钱,做什么都不方便?没有经济基础,想做的事想都不敢想。
秧苗在田里已经定型了,地里的玉米也长了一尺多高了,到处一片绿油油的生机勃勃,菜地里的黄瓜也长出了弯弯的小黄瓜,四季豆藤已经爬了两尺高了,人们也给她搭上了架子,地边的南瓜藤也有一尺多深了,根据这些现象看本质,今年又是一个不错的红收年。
桃林茂盛,李树上李果就象绿色的珠了挂在上面,特别的美,生产队每家每户都有几十株李子树,每年一家人要采摘李子1000多斤,是很少挑到街上去卖,一般的就是换大米,一斤大米换两斤李子,这样无形中都增加了家中的粮食!吃饱饭是没问题的了。
端午节前又下了一天大雨。今年的雨水真的是丰富啊!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年景!端午节也快到了,因为将有客人来,所以家里准备了一些待客的好东西,茶叶,花生,糖果,糕点,还有五香瓜子,南瓜米。都是大家喜欢吃的零食。
端午节当天上午,干了半天活,生产队安排下午休息!大家都知道端午节很多人要走亲戚,特别是要去老丈人家,所以,生产队的安排也是非常合理的。大宋家当天也来了,客人是他二姑的男朋友,准姑爷也来了。这次就是准姑爷一个人来的,没有媒人,他母亲也没有来。因为他知道这条路怎么走。想隔不过四五公里,走一次也就知道了。二姑爷的家在石岩村,的条件与我与大松家这边的条件一样,半山半坡有田有地水资源也非常丰富。每年的粮食产量也非常可观,在当时的生产队的排名中也是前茅的。两家也基本般配。二姑爷这次来也还是老三样,两把挂面还有糖,还有酒,还有一份饼干,当然,兜里还有一点水果糖。水果糖就是哄小孩子的。这准姑爷午饭前就到了,大松的爷爷陪他聊天。聊一聊生产队一些情况,栽秧,摘红薯,摘玉米的一些情况,今年有没有田?没有种上,就是这些简单的问题,也问他家里今年养了几头猪,猪有多大?准姑爷一一作答,不敢含糊。当时的人都非常老实,一般没有天南海北的吹。不像现在的人,云山雾罩,真假难辨。大松的爸爸妈妈收工回来,二姑,幺姑也开始到厨房去做饭,大松的爸爸抱着大松,还有大松的爷爷陪准姑爷聊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