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没有大本营,只知道抢抢抢的赤眉军的状况则更加惨烈,数十万人的军队在人口凋敝的关中根本就筹措不到粮草。
最终居然出现了人相食的情形,最后走投无路之下,这才投靠了刘秀,而长安甚至关中地区的人口,几乎已被赤眉军给吃干净了。
而相反,因为洛阳地区因为远离长安,遭到的战争破坏较小。
在东汉初年洛阳周边人口就有几百万,同时洛阳地处华北大平原,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
这样一来,洛阳相比于被战乱破坏的长安更加的具有吸引力。
如果定都洛阳,可以利用支持刘秀的大本营南阳和河北地区的产粮区的粮草支持国都的经济建设和军队的统一战争的物资需要。
在这一点上,长安乃至整个关中地区都比不了洛阳。
因为国都不仅要供养皇室还有朝廷的官员及其亲属,同时还要维持一支数目庞大的军队的军费开支,因此,必须要有足够的人口来承担这些赋税。
第二个刘秀定洛阳为国都的目的,就是他在关中并没有执政基础。
其实在刘秀平定关中之前,他影响力从来没有达到过关中地区。
无论是新莽还是赤眉军都是刘秀的敌人,他如果定长安为国都,那就相当于住在敌人的老巢里,他势必不会安心。
除此之外,刘秀自幼在南阳长大,他们在绿林军起义之时就得到了南阳地区豪族大户的支持,后来又得到中原地区世家的支持。
所以刘秀成为天子之后,自然是要保证那些支持他的世家的利益。
而洛阳位于天下之中,刚好是中原地带,定都在此,可以快速的得到中原世家的力量,进而四处征战,统一全国。
同时对于中原世家来说,定都洛阳也是对他们的政治安抚,使其可以死心塌地的为刘秀服务。
如果刘秀强行定都关中,首先在关中并没有支持自己的势力,同时也会失去自己苦心经营的中原世家的忠心。
至于第三点定都洛阳的原因,那就是关中的地缘环境十分危险。
关中地区在西汉初年是“四塞之地”地理位置十分安全。
但是经历了王莽新政,还有天下大乱之后,大汉的军事力量已经衰弱了,而大汉的周边,也崛起了不少势力。
在关中北部,是占据了原来并州地区拥有强大骑兵力量同时和匈奴人互相勾结的卢芳势力,此人时时刻刻伺机南下,占据关中。
在西部漫长的河西走廊是割据此地的窦氏家族,他们有精兵数万骑,他们还没有表示臣服于刘秀。
同时陇南地区的隗嚣(wěi áo)也是时时刻刻觊觎关中,其割据的拢西高地居高临下对于关中有着极大的地理优势。
关中南边是尽占益州之地的公孙述,他也可以随时的对关中发动军事进攻。
由此可见,此时的关中地区已经是四战之地,如果定都于此,就十分容易受到来自三个方向四股割据势力的打击。
而定都洛阳就没有这个问题了,洛阳西有函谷关可以阻挡来自西部的威胁。
而洛阳本处中原,有中原世家的全力支持,他可以放心大胆的对付东部和南部的割据势力。
等东部和南部都收拾妥帖了,就可以再西出函谷关扫荡其他势力了!
这就是刘秀为何舍弃长安,而定洛阳为国都的原因。
但是这百余年来,关中地区也初步恢复了生机,似乎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收割一下那些世家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