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元宵,朝廷又开始上朝,沈丰饶的任书也下来了,工部选曹郎,同上一世一样。
相比原来六品的运判,算是升了一阶,更何况,对比林州的外放官,眼下的沈丰饶可是实打实的京官了,因而最近的来沈家二府的客人都比往年要多上不少。
“姑娘,老爷今日又带着三哥儿去会客了。”
沈云湘提笔的手不停,依旧写完了自己的字,“知道了。”
九红继续有些愤懑道:“可是,那三哥儿才两岁不到。”
沈云湘写完最后一笔,放了笔,看向九红,语气平常,“那是府上的唯一的哥儿,自然是要跟着会客的。”
“那也不能带着这么小的哥儿不是。”
沈云湘没有再听,只拿眼去看自己的字,连日以来,她的心好像有些静不下来,就连往常一直能凝神静心的写字都有些起不了作用了。
看着沈云湘盯着书案上的字出神,水碧朝着九红摇摇头,九红还想说什么,一看水碧的脸色,有些不甘闭了嘴。
“姑娘,这个也要裱起来么?”
沈云湘摇摇头,干脆是撤下那张纸。“不用了。”
写的不好,还裱起来做甚?
得了水碧示意,九红行了礼,离开了书房。
水碧又给沈云湘换了张纸,“姑娘,老爷这般做,可是会伤了太太的心?”
沈云湘冷笑了声,沈丰饶得了儿子,正高兴着呢,哪里还管的这般行事伤不伤母亲的心?
“无妨,母亲知道的。”
既已知道沈丰饶的性子,母亲自然会把心思放在肚子里的孩子身上,哪里还会受到这般气。
“那姑娘,苏姨娘那边?”
“继续盯着。”
水碧点点头,此前姑娘同陈家借了几个力气大的婆子,两人守着太太,另外几人却是安插出去,盯着府里的人,尤其是苏姨娘与沈云沁
“水碧,今个是什么日子?”
“回姑娘,今日是正月十九。”
沈云湘点点头,没有说话,已经正月十九了,陈文清应该到了通州了吧。
陈文清却是刚到,在家里过完元宵节,他就带着何吉小北离开了京城,走之前去看了陈老太太。
“我听你父亲说,是你自己要去读书的,好,好啊,有志气,是个好孩子。”陈老太太欣慰地拍了拍陈文清的手,“可是,孩子,路上远,慢些走啊。”
陈文清点头,听着老太太一句又一句的叮嘱,慢慢跟着红了眼。
“祖母,我一定会考上的。”
“祖母不求你考上,祖母就希望你开心,二郎,你开心吗?”
陈文清想了想,又想起来那日小姑娘的笑,“我开心。”
“那就好,那就好啊。”
陈老太太笑着,慢慢闭上眼睡下了,陈文清回头看了祖母最后一眼,到底是离开了陈家。
“公子回来了,”江叔早早就打扫了院子,候在门口等着,“我来,我来。”
江叔接过马车上的一箱子书,帮着何吉小北抬着进来住处。
“公子,前些日子,陶公子来过了,没见着您,说是等您到了,让小的给他送个信。”
陈文清一愣,“他怎来地这么早?”
“可不是,小的也好奇,出去打听了,说是柱国公府要给陶公子说亲,陶公子年都没过完,连夜就来了。”
陈文清还没说话,就听见身后的小北和何吉笑出了声,见陈文清看过来,俩人都手动闭了嘴。
陈文清无奈,转身去了书房。
等陈文清一走,那俩人就闹上了。
“江叔,那陶公子有没有说陶家给他说的是哪家娘子?”
“这我哪知道,”江叔摇头,看了看小北手上抱着的熏鹅,“这个拿给我,我去厨房挂着。”
小北递过熏鹅,不死心又问,“那陶公子眼下是在书院?”
江叔拎着鹅走了,盘算着这鹅这么烧着好吃,也没注意小北说了些啥。
看着江叔走远,小北和何吉对视一眼,“我去通知陶公子。”
何吉笑着点头。
陶缙到的时候,陈文清已经在看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