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满级的我选择在大明当老六

第321章 乳虎初啸

要么说是老江湖呢。

李善长的“诡辩”,连身处文官之中的常升都在衣袖里给他竖了个大拇指。

谁要说古人无智。

让他和老李换位试试。

从奉天殿外百官聚首,赶鸭子上架的将他簇拥为“话事人”,再到小朱赶来,中间至多不过一炷香。

一炷香的功夫。

不仅要应付各路官员和门神故吏的高帽,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失的同时,卖出人情。

之后还得想方设法,替已然实锤指使杀官罪名的“孔家”谋一条生路。

不说小朱如今为政已经成了气候。

几次都让他在朝堂诸多事务上吃了小亏。

为了削去宰相制独揽大权,老朱可是将朝野上下杀了个人头滚滚。

他如何敢越权?

所以必须得盘算好措辞。

想想什么样的理由能在老朱家父子俩这过得了关,同时保全自身,不至于被老朱家惦记上。

而他这羚羊挂角般,绝口不提如何对孔家判罚,“虚空”激化朝廷与北地读书人矛盾的一手,就像是神来一笔般,替朝堂百官打开了替孔家说话的思路。

果不其然。

当李善长仙人指路般点出了一条生路。

国子监忌酒即刻随同出列道:“启禀太子殿下,臣以为,韩国公所言不无道理。”

“今日上朝前,国子监中就有北地监生前来探听此事,神情恍惚。”

“臣以为,此事关乎秋闱取仕大计,不容小嘘。”

有了国子监忌酒的跟随。

朝堂文官中近半官员数都陆陆续续以各种借口,冠冕堂皇的出来表态。

乌泱泱的,在奉天殿中跪伏了一片。

请朱标看在国家科举大计的面子上,多多考虑。

看着这一幕。

龙椅上的小朱差点都要被气笑了。

要是说这话的人是宋濂,是常升,他信。

可眼下出来的这批,或是李善长的门生故吏,又或是与孔家有些情谊牵扯的文官。

若不是这些人确实是朱标自己在老朱在历经株连胡惟庸案中,筛查出来相对干净的朝廷干将,眼下还需要留用,他都有心再派人去查查,这些人的家底是不是如他们嘴上说的这般干净了。

感受着来自储君的怒气。

台下的官员们也个个低着头,以表恭顺。

但心中都暗自捏了把汗。

但回想着方才无论以何种由头或借口,总之没有明着替已经罪证确凿孔家辩驳一句,只是不断强调着秋闱试科举的重要性。

再怎么说。

这都是政治正确。

太子无论如何不能以这个由头治他们的罪。

只要能把对孔家的处置拖延到秋闱以后。

只要空出来时间。

无论是断亲,又或是逐出族谱。

只消给曲阜孔家争取到一点反应时间,他们就算是完成了使命,全了情面,之后的曲阜孔家命运如何,就与他们扯不上关系了。

“论罪孔家、秋闱取仕,二者如此密不可分?”

随着龙椅上的朱标厉声质问。

台下的李善长和一众出列官员的面色顿时一变,刚想继续分辩什么。

就听高台龙椅上的朱标起身再次追问。

“判罚孔家。”

“当真就会挫伤天下举子入仕之愿?”

台下百官一片寂静。

就连另一侧的功勋武将们,也都侧目望着高台上龙行虎步,一步步走下高台。

走到伏首的百官面前。

站在李善长身侧,对着他身后诸多官员第三次追问:“汝等告诉孤,果真么。”

听着近在咫尺,似拷问百官,又似在敲打于他的发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红楼之旁支贵族
红楼之旁支贵族
一名后世青年,因为一场意外。附身到红楼梦荣国府旁支贾璘身上,为了能够改变自己未来的悲惨命运,贾璘从抄书开始,参加科举,高中举人,进士,入内阁,一步步顶门立户,成为红楼中贾家为之仰望的旁支族亲……
延庆太子
大明:开局一座气运祭坛
大明:开局一座气运祭坛
爆兵?爆科技?慢慢猥琐发育?恢复国力,增加人口,待到时局稳定在开启全球争霸?现代人朱标穿越成为大明太子朱标,开局发现自己拥有一座可以穿越诸天的气运祭坛,朱标又岂能甘愿慢慢发展,唯有不断的打开新世界大门,让新世界的兄弟们节衣缩食,我大明的百姓那必须得大鱼大肉。
王家小悦悦
红楼小国师
红楼小国师
末法时代为凝聚金丹硬扛天劫的修士李骏,兵解重生,却来到了红楼世界。贾宝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我甘愿弃了这污秽之身,只做个女儿家,倒也无拘无束,还能与姊姊妹妹们日日高乐,却不须再去做那虫蠹硕鼠……”李骏:“好,贫道成全你!”
健崽
家兄朱元璋
家兄朱元璋
大明,素有铁明之称,只因大明从未做出过割地赔款、公主和亲之事,当然,其中有几个除外。大明是从什么时候衰弱的?只因为那个叩门皇帝朱祁镇,后边,一切都开始变了。若是这一切没有发生,大明,是否可以持续强盛?若是草原各族均被大明所平,是否就不会有满清的出现?这一切,都得从朱元启开始说起。重回元末,成为朱元璋亲弟,若是灭元能更顺利一些,军械更发达一些,若是朱标没有早亡,若是朱元璋没有大肆屠戮有功之臣,那是否
恰在时节逢上君
明末吕布:拯救天下从认爹开始
明末吕布:拯救天下从认爹开始
明末天下大乱。关外满清虎视眈眈,关内乱军烽烟四起。这段历史是无数人的意难平。可是男主一介平民,穿越过去又没金手指,那就只有靠认爹称兄了。“公若不弃,布愿拜为义父。”
七溪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