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最强熊孩子

第104章:敬爱的老子跟上来了

贞观二年,农历五月。

唐对突厥正式宣战。

至渭水会盟后。

李世民为彻底解除突厥威胁,便采取了许多政治和经济措施。

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加国力。

而且至李世民上位以来,大唐在军事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甚至允许大臣佩戴武器上殿朝拜。

而他自己,更以身作则,每天都带上数百士卒在显徳殿习武射箭。

在他的引领下,大唐的军队想不强悍,都是不可能的。

元年初,李世民便将北部割据恒安镇苑君璋收入麾下。

后来又在李承乾这货神奇的互市牵制下,成功剿灭梁师都一部,捣毁北漠突厥重要的军事基地。

这些事情,看似零散杂乱。

但穿插在一起,便是一张大网。

由此便不难看出,李世民到底有多恨北漠突厥了。

而李承乾那句,老天爷想让李世民灭北漠突厥,也不是开玩笑的。

总所周知,想要赢得一场战争,天时地利人和,一样却不得。

所谓天时,便是这几年,突厥遭遇以及霜冻干旱等天灾。

而颉利宛如没看见这些一样,还在连年引兵征战。

使得民疲畜瘦,很多羊、马被冻死、饿死。

又在去年被大唐给坑了一把,收走了许多牧民的牛羊马匹。

这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已经不仅仅是雪上加霜的问题了。

而是暴雪加冻雨,触电又遭雷劈。

所谓地利人和,自是由由于薛延陀一部率众叛出北漠后对大唐俯首称臣。

同时突厥次汗突利可汗因长期受颉利可汗压制排挤,也暗中与唐联络,表示愿意归附。

薛延陀位于北漠突厥西北部,而突利一众则位于东部。

这样一来,大唐完全可以全面北伐。

这样的机会如若不抓住,那就不是李世民了。

……

现如今,大唐这个战争机器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

在宫内,李世民听了李承乾的建议后,有稍加更改。

第一路,李世民任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

鄂国公尉迟敬德、匡道府折冲都尉苏定方为副将,亲率中军向云中和马邑挺进。

第二路,李世民任命并州都督李勣为通汉道行军总管。

代州都督邹国公张公瑾、岷州都督高甑生为副将,由东路率主力直接进攻**厥腹地。

第三路,李世民任命驸马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胡国公秦叔宝为副将。

在西路顺黄河前进,与李靖、李勣遥相呼应,负责掩护左翼。

第四路,李世民任命礼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

甘州刺史张宝相为副将,从灵州往西北挺进,以截断突厥的西逃路线。

第五路,李世民任命幽州都督卫孝节为恒安道行军总管。

虢国公张士贵为副总管,率军进驻燕云地区防止突厥军队东逃。

第六路,李世民任命驸马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

左骁卫大将军樊国公段志玄为副总管。

借道东北出击突厥后方,并监视和牵制突利可汗。

这场战争中,十余员大将共率兵十余万,皆受李靖节度,分六路反击突厥。

此外,李世民还特别叮嘱舞阳县男爵李大亮镇守凉州防备西北。

任国公刘弘基镇守河北易州防备东北。

除陈国公侯君集被李承乾这家伙拐走之外,**主力以及军中的可战之名将几乎倾巢而出。

这场战争的战略部署范围极大。

这也彰显李世民对于战争的决心与自信。

……

离开长安城后,李承乾就开始到处打听李听雪的去向。

最后,他可以确定,李听雪是朝着雁门关方向去的。

这个虎娘们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谍战:芒刺在喉
谍战:芒刺在喉
特工一旦被敌人发现,注定会被挫骨扬灰。特工也不是大头兵,只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特工更需要的是智慧和在敌人跟前随时带上千百张面具的勇气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些,邓耀明做到了,一次次化解自身危机的同时,更是将日军特高科梅机折腾的生不如死。
小教官
进击的崇祯皇帝
进击的崇祯皇帝
历史系大四学生朱由哲因为在万岁山上的那棵歪脖子树下躲雨,因为遭雷击而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灵魂一起穿越到了崇祯十七年。两人从相互看不上到相互合作,挡住进击的李自成大军,与多尔衮在京畿地区决战,重塑了一个不一样的大明。人生在世,唯有向前不断进击。不属于爽文,对明末的情势有不少介绍,进度较慢。
太白醉
三国江湖路
三国江湖路
我姓曹,叫曹盖,不是晁盖,是曹盖,你把你那舌头掠直了再说。曹盖带着水浒英雄打三国。关羽关胜谁厉害?都是豹头环眼的张飞林冲谁更猛?
神秘猪
炊烟笠民之沧桑岁月
炊烟笠民之沧桑岁月
网上少有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讲述了一段孤高、悲凉的近代故事,站在百姓的视角揭示人性、诠释近代历史没落的根源,思想性、艺术性堪称经典。书中记述了“炊烟笠民”寻常百姓的爱恨情仇,颂扬善良、忠贞、不流俗、不谄媚的有志之士,抨击荒淫、贪婪、不修德、不向善的衣冠禽兽,于沉默中孕育着革命的思潮。全书主旨抑恶扬善,文风古朴典雅,情节一波三折,是莘莘学子洗濯磨淬、提高文学素养的优选书目,是芸芸众生谦冲自牧、培育家
半笔煊章
尘心记
尘心记
少年鲜衣怒马,征战天下,但王朝变故,天下纷争,少年意外迷失,经历种种,三年后,又是一个新的世界···
烨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