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衙。今天已是腊月二十八,衙门半数人已经开始休沐了,当值的衙役也是心不在焉的熬着,再有两天就熬到头了。要过年了,也没什么案子要处理,县衙里都是一片懒散的景象。
赵管事领着杨洛来到衙门前的时候,两个带刀的差役正在门口当班。差役看着两人不禁有些发愣,威远县承平已久,平日里来报官的就不多,更不要说这年根底了。
“石头你去敲鼓,用力。”赵管事指着立在衙门大门旁的堂鼓对杨洛说道。
杨洛没有说话,大步走上前去,拿起鼓槌,正欲敲下去。
差役反应了过来,一人大声道:“停手,你们可知道是在做什么?乱敲鼓可要吃牢饭。”
赵管事拱手道:“两位差人,这孩子有天大的冤情要诉,事关几十条人命,实不敢无事乱敲。”
“啊,几十条人命......”两个差役齐齐长大了嘴,惊得做不出声。
杨洛也不再管其他,拿起鼓槌,用力的敲了下去。
咚、咚、咚,沉闷的鼓声震动了县衙内外的所有人。县衙附近路过的人也不禁驻足观望。一个差役反应过来,快步跑进了县衙禀报。另一个差役则是眼睛直直盯着杨洛二人,好像是生怕两人敲完鼓跑了。响鼓三遍,杨洛放下了鼓槌,站在原地,静静的等着传唤。
现任的县令叫做高元,字允成,原是县丞,成修文走后便接任了县令。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得益于成修文任内对威远县治理有方,因而每年县衙没太多的官司要处理,高元又做过几年县丞,处理起公务游刃有余。眼下又到了年跟前了,颇为清闲,此时正坐在后堂看书喝茶,脑中不时回想着昨晚同小妾的一番云雨。年龄大了,有点力不从心,想着找个郎中开些药补补身体。
正端起茶杯欲饮,陡然“咚”的鼓声响起,吓了高元一跳,手一松,茶盏落地,“啪”的摔成碎片。顿时眉头皱起,对着外面说道:“去看看,哪个鸣鼓。要过年了都不得消停。”话音刚落,门口差役便急步跑了过来,在门口驻足,大声道:“报太爷,门口来了两人击鼓,说是有冤情上诉,事关几十条人命。”
“什么?你再说一遍。”高县令震惊道。突然间的消息,让高县令一下接受不了,没反应过来。
“敲鼓的人说是有冤情上告,事关几十条人命。”差役再一次禀报。
“几十条人命?确定这么说的。”高县令再一次问道。
“敲鼓的人是这么说的没错。”差役肯定的回道。
“去把人带上大堂。来人,与我更衣升堂。”高县令吩咐完差役,又叫过门外的小厮为自己更衣。
“是”。差役应下,退了出去。
小厮从旁边拿过官服帮着穿戴,高县令阴沉着脸,微闭双眼,看上去在思索着什么。脸上的怒火若隐若现,嘴里小声嘀咕着“混蛋、该死”。
赵管事和杨洛被差役带上公堂。这时站班皂隶已分左右站好,手中的黑红水火棍敲击着地面,口中喊着“威武”。这是杨洛第一次进公堂,不免有些紧张,抬头看去,大堂正上挂着黑底金字的“明镜高悬”牌匾。一位穿着青色官服头戴乌纱帽的官员端坐于公案之后。
还未仔细看清,便见得这位官员右手拿起惊堂木“啪”的一声拍在公案上,大声喝道:“上得公堂,当据实陈诉,如有欺诈隐瞒,当罪。堂下何人,有何冤情,如实道来。”
拉着杨洛跪倒在地,赵管事说道:“回大人,我是望月楼的管事,同这孩子爹认识。这孩子家出了人命大事,无人做主便找到了我。我领着前来请父母官做主。”又转头对杨洛道:“石头,把事情详细的跟县令老爷说吧。”
“望月楼的管事,你倒是好心。既然如此,你且起身,站到一旁。少年郎,你来回话。本官问你,你叫什么?哪里人士?有什么冤情,速速道来。”高县令看了一眼赵管事,对着杨洛说道。
赵管事站起了身,躬身谢过,站到了一边。
“回大人,我叫杨洛,今年十五岁,是县城北走五十里杨家村人。我前天来县城给爹抓药......”杨洛稳住了心神,开始详细的讲述发生的事。当说到回村看到村子的惨剧,声音带着些哭意,泣不成声。听到杨洛诉说,两旁衙役纷纷面露惊容,甚至有小声的议论声响起。高县令则是震惊的站起身来,大声打断了杨洛,“你说的可属实”。
杨洛点了点头,“不敢欺瞒大人,尸身仍在。小人昨日见此惨状,悲痛欲绝,晕了过去,离县城又远,只好今日才来县城。因不知道怎么报官,才去望月楼请了赵管事帮忙。”
“两旁肃静,你继续讲来”,高县令拿起惊堂木拍了下公案,咳嗦了一声,严肃的说道。
“是。”杨洛继续详细的诉说着自己看到的情景,包括村长家墙上留下的血字,隐下了陈安家女孩的事。现在情况不明,杨洛不敢多说什么。最后说道:“除了我,村里共八十二条人尽皆遇害,求父母官做主。”说完话,已是满脸泪水,声音哽咽。
待杨洛说完,大堂上再次响起议论声。平日里十天半月也没一件像样的案子,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谁料今儿竟出了这样一个泼天大案。高县令也是眉头紧锁,自己治下出了这样一件大事,今年的考评估计凉了,能不吃挂劳就谢天谢地了。可案子就在眼前,事关八十二条人命,又有苦主来告,不敢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