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台州城中再无人后,四周训练有素的军队往稻草堆上掷去火把,此时才意识到事情不对劲的台州百姓想要逃离,却为时已晚。
盾牌后方出现不少手持弓箭之人,将想要逃脱的百姓一箭穿心。
只有十数人,一开始在太子来访前他们也曾对朝廷抱有过希望,可随着太子的一番不作为,他们心中渐渐失望,也升起一些警惕。
直到此次事。
太子下令后军队对城中的看管严了不少,平日里除去几位医士,多了不少着盔甲的军爷。
有几人深觉不对,暗自揪结数人,谋求出城之路。
他们本就是台州土长土生的人,对这片要比太子一行人了解得多,十数人逃窜至山林中。
他们也不敢让太多人知晓这般心思,人多口杂,对方势力又众大,他们只能从心底期盼但愿是他们多想。
可多亏他们的多疑,他们在山林之中遥遥看见往日熟悉的街坊邻里在田野中丧命,几人目呲欲裂,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抓紧时间逃离。
可这事儿一直横亘在几人心中,挥散不去。虽是得以保全性命,可每每忆起家乡惨状,总是潸然泪下。
经过多方打听后,得人指点,方知若要告太子,便只能上京去,方能有一线生机。
十数人经过合谋,选出几名愿意慷慨赴死的英雄,由他们上京去告御状。
当朝有律,民告官者,于南宁门击鼓,笞二十。可后头还有一段,若查为实者,不罚。
而这几人并不知晓,他们仍是毅然决然地上京击鼓鸣冤。
得知真相后,当今大怒。破了戌中时后不开城门的规矩,宣往台州的一行人入宫觐见。
那一日,天子一怒,流血千里。
几户高官被判满门抄斩,数十官员丢掉头上乌纱、永不在录。
至于台州百姓口中的罪魁祸首太子,朝廷给出说法:太子殿下水土不服,去台州路上便已病倒,将治疫一事全权授给底下的副手负责,他则安心养病,不过问二事。
按说,作为此事的“主帅”,如此轻飘飘的一句将责任授给他人,怎能服众?
可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不仅那位副手承担下所有责任,便连太子也亲自在南宁门外对着幸存下来的几位台州百姓下跪认错。
此事便到此为止了。
太子被罚禁一年、罚俸三年,这些俸禄皆给几名台州百姓,除此之外,太子还额外补贴给几人五百两,这些足以他们安度余生。
那几人也甚是聪明,当即在京都安下家来,还传信给其余人一道上京。有着这几层缘故,几人在京中生活,倒也算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