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省杀降,这倒不是什么少见的选择。
杀降还是招抚,实际上都是根据情势和利益进行的选择——“信义”这种东西,其实也是考量的一部分,但绝非考量的全部因素。
李世民最终道:“这件事情本身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其中牵扯到了莺莺国……以央洲朝廷的现状,以莺莺国想要插手央洲内战的渴望,总还是能掀起一波风浪来。”
李少省此举,是不是背信弃义,是不是丧失信用?当然是的。
在最初,在常胜军的主将戈登、徽军的主将程方会的见证下,他们和太上天平国守军的郜王等人定下约定,只要能够杀掉谭王并且开城门归降,就可以保证郜王等人的性命安全——当然,李世民觉得条件绝对不止这些,最少也应该有个封官之类的——而这个约定还得到了李少省的承认,否则,郜王等人也不可能放下心来。
背信弃义,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是好事情,不论是对人还是对己。
在战场上,这个事件将会和李少省如影随形,伴随他终生。只要他领兵,就一定会有敌对方想起他曾经违背承诺杀降的历史,进而,李少省想要再度招降——不论真心假意,也不论是为了获得城池还是为了安抚地方,都会变得困难许多。
李少省会不知道这么做的影响吗?这同样不可能。
所以,如果李少省没有突然失心疯,也没有突然丢了脑子,那么他这么做一定是因为在经过利益衡量之后,他认为,杀降获得的好处比遵守承诺招抚的好处多,杀降获得的利益要比背上一个背信弃义的名头的坏处多。
——如果李少省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发神经的话。
当然,李少省认为也是李少省认为,即使他没有发神经,也不能代表他的决策一定没有问题。
至于说杀降的原因……李世民闭着眼睛随便都能找出来许多条,比如,粮草不够、造成严重负担啦;比如,削减郜王等人在降军中的势力和影响力啦;比如,给其他敌方一个表态啦;比如,郜王这群人存在一些问题啦……
这本身就是央洲朝廷和太上天平国之间的事情,但是现在还能牵扯进来一个莺莺国,莺莺国本身又对央洲能够造成威胁,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了。
至于说戈登本人的不满——因为不了解,李世民也无从判断这个人心中对于这种“信义”到底有多看重,是那种真的一旦触及到这一点就绝对不会动摇的人,还是说是那种看重、但是也不是不可以为某些利益和缘由妥协的人。
前者,那确实是没有办法;后者的话……只要李少省摸准了脉,处理起来还是不那么困难的。
【戈登的不满,顺着他的人脉,传遍了整个外国人圈子。】
【十二月中旬,申县的十个国家的派驻官员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了对李少省的行为的谴责。】
【这件事情又传回了莺莺国本土。而由于传递的距离之远,经手的人员之多,其中的具体事实又被重重添加,最终变成了一个有着原本的影子但也面目全非的、非常符合莺莺国人胃口的“英雄故事”:
李少省决议杀降,戈登等莺莺国军官士兵们为了阻止,还不惜用枪射击徽军,甚至还去进攻了李少省的住所,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成功阻止这件邪恶的事情。每一个人都气愤不已,恨不得把李少省干脆吊死。】
【经过这样一个添油加醋的、符合了莺莺国人胃口的故事的广泛传播,莺莺国本土民众对于莺莺国插手央洲内战的行为,从原本的欢欣鼓舞的支持,瞬间变成了极度反对。】
【这不是因为李少省杀降与否,而是因为他们终于从这个故事中意识到一件事情:这个战争,是央洲内部的战争,是鄫城生、李少省与太上天平国的战争,和莺莺国没有任何关系。】
【在原本的莺莺国人的头脑之中,就像是他们认为莺莺国军队是央洲内战的决定性因素一样,他们对于戈登的作用也进行了绝对的夸大——在他们原本的想法之中,戈登是完全的主导者,他主导着央洲朝廷军队的行动,主持着一切与太上天平国之间的战争。】
【但是,事实上呢?事实上,情况压根不是这样。莺莺国军官和士兵们不仅不是主导者,相反,他们还是被主导者,他们就是雇佣兵。】
【这一次事件,让莺莺国内部对于莺莺国和央洲朝廷进行军事合作可以终止了;而另一个想法再度浮上水面,一个原本已经被放弃的想法:要像是对待银都那样对待央洲的问题吗?】
【要不要采取银都的方案,从莺莺国调取足够的兵力,前往央洲,实现直接控制?】
【不少人认为,弗雷德里克想要扶持央洲朝廷作为代理人,从而恢复央洲内部的秩序、恢复商贸活动,并且可以让莺莺国不需要损害自身脸面的计划已经破产了;甚至,这个计划完全就是一厢情愿。】
【这部分人坚定地认为,想要实现上述的目标,莺莺国只能自己来。】
【就连咪国的报纸也认为,如果莺莺国,或者西国,想要成功地恢复央洲的平静,就必须自己对央洲投入足够强大的兵力,用自己的武力来实现;而一旦这么做的话,“央洲将会永远臣服在议洲的强权之下”。】
宋朝,开宝年间。
赵光美不无讥讽地说道:“他们终于意识到这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