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从神奇的太宗们开始

第172章 防线攻破·北地之降

李世民的这个问题,还真是一个问题。

贞观群臣面面相觑,他们完全不能想象宋朝的朝廷的运转效率和机制——要是他们遇到这样的事情,真是能把自己气死。可宋朝现在仿佛还适应良好的样子?

“那个童贯不是跑回京城了?”尉迟敬德也参与讨论,他觉得自己的心态还挺好,可能是已经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宋朝发生什么都不意外了,最关键的是,这又不是大唐。“虽然他不知道前线情况,但也起码能够让宋朝朝廷知道金军南下了吧。”

当然,是童贯跑回京城的速度快,还是金军南下一路攻克城池的速度更快,那就是一个问题了。

房玄龄翻了翻自己的记录,道:“这不是中山有个詹度,还守住了城池嘛,他应该能够派人给朝中报信的,而且是比较靠谱的前线战况。”

宋朝,雍熙年间。

赵光义也对于金军这样势如破竹、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抵抗的情况感到了十足意外,啊,其实不是意外,而是震怒。

他完全没有想过,这个脆的像一层纸,一戳就破的防线会是他大宋日后的防线——这可是最关键、最主要的第一条防线啊!虽然后面有数座城池、又有黄河天险,但那说到底,都还是备用,最核心的对外防线怎能像这般不堪一击?

赵光义不觉得这是自己的问题。他在位期间可没有这样过,他也没有想过让边防变成这副模样。虽然他确实限制边防将领的权力,但不代表他是奔着让防线变得不堪一击去的。在赵光义的设想中,他的做法虽然可能影响将领的发挥,但并不会影响大宋军队守住城池。

而且,虽然他搞了偏向防守的政策,但他也还是在主动出击啊!

那这是谁的问题呢?赵光义迅速得出了答案:“赵佶……还有那几个扶持他登基的眼中只有一己之私的好大臣……”他的神色阴沉沉的,语气也阴恻恻的,一副真的要让他见到这些人就会动手把他们杀掉以解心头之恨的样子,“哦,还有一个向太后。”

想了想,赵光义觉得还是应该让自己的儿子们好好体会一下祖宗创业之艰辛,免得日后出现什么败家子——起码在下一代不要出现。

顺带着,他还在脑中转了一圈自己新近提拔的文官大臣们,试图推出来他们和日后的大宋情况会有什么关系。虽然他任用文官,但那到底是因为文官好用;若说他有多从心底里瞧得起文官而看不起武将,那可没有。

【而詹度向朝中连发三次急报,上奏朝廷金军分两路南下的危急情况。这时,宋朝朝廷终于知道了他们所面临的危机,也才知道前线防线的巨大问题,于是,“朝廷失色”;而宋徽宗赵佶则开始打算退位。】

【而在西路军这边,进展同样飞快。特别是,与东路军不同的在于,西路得胜时在作战方面更加轻易。】

【西路完颜宗翰从西京大同出发,南下太原,途径朔州、武州、代州、忻州等地。】

【十二月初三,朔州被破,随后武州告破;十二月十一,完颜宗翰带兵攻克代州,接着南下攻克忻州;二十一日,金军抵达太原城外,包围太原。】

【紧接着,元帅右都监耶律余睹率领部分金军在太原城外汾河北出,与河东、陕西前来支援的四万麟府军交战,将其击败,斩杀万余人。】

【而西路军进展如此之快,除去金军此时作战水平支撑外,就是宋朝一方的腐朽所致。】

【之前,为了加强宋军的作战力量、加强边防,宣抚司曾经召集燕、云地区的百姓民,将他们安置在内地,建立起不同军队,比如义胜军。这些军队都是由山后汉人组成,各个勇悍可用。而这类军队在河东地区大约有十万余人,都由官府供给钱米作为生计。】

【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宋朝“仓廪不足”,并不能够保证士卒的生计。】

【这些士卒长时间忍饥挨饿,对于朝廷愈发不满;同时,还受到正规编制的官军的动辄辱骂,基本的精神环境也不能保障。于是,他们的不满日益增长,对宋朝的统治愈发厌恶,只等着一个机会爆发而出。】

……不……宋朝君臣们满心都是抗拒,他们一点也不想听到接下来的内容。毕竟,在这样的不满情绪之下,在这样庞大的人数之下,会发生什么,完全是显而易见。

大宋不能这样!大宋的城池不应该这样被攻破!

在君臣们心中,大宋即使被攻破城池,也应当是那种军民奋战到底、浴血厮杀、最终不敌,却也谱写了一出忠君爱国的悲壮之歌才对。

怎么能够这样?怎么能是这样的原因?

这完全不符合皇帝的教育和想象,也不符合大臣们受到的教育和他们的想象。

但是,但是神迹中将原因又说的相当简洁明确,明确到让他们无法反驳——只要还有一些良心。当然,也不乏没有良心的皇帝或者大臣,对可能发生的事情充满唾弃。

【而这个机会最终到来了:金军西路军从此直下太原。】

【于是,等到金军到达朔州,守将孙翊出城作战,未及分出胜负,朔州汉人就开城投降;到了武州,同样从城内破开;完颜宗翰带领金军长驱直入代州,守将李嗣本率兵拒守,又在城内被人抓住,开城投降;最后是忻州,州守贺权直接开城门归降。】

【于是,完颜宗翰一路长驱而下,几乎没有遇到太多的有力抵抗;而金军又下令“所过州县毋得擅行诛戮”,更是打消了一些人的顾虑,收拢了不少人心。】

宋朝,开宝年间。

这样的连续数座城池不战而降,对于大宋的开国几位来说,无疑是相当大的精神打击。

“人望已失,人望尽失啊!”赵光美嗓音嘶哑,直接喊了出来,没有分毫仪态可言。但没有人在乎,因为大家的状态都好不到哪儿去。

人望,这就是人望!人望,对于王朝、对于皇帝而言何等重要?山西数地如此轻易丢失,这样多的边防重镇都是己方开城投降,这是何等的黎庶之怨?宁可归降女真金朝,都不想生活在大宋治下……

这样的情况,即使重有燕云,大宋又该如何治理?

赵匡胤真的受到了打击,并不是那时候的大宋皇帝与朝廷带来的,他对那帮人已经不抱希望;而是边地百姓们和士卒们。

“大宋……北宋当真是气数已尽了吗?”这般不得人心,即使没有金军南下,迟早也生动乱。

几人都沉浸在悲痛恍惚中无可自拔,有了这些情况在前,他们简直不敢想象后续金军南下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事情。或许,黄河天险没有起到作用,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赵匡胤猛地坐直身体,他还怀疑着大宋彼时的天命是否存在,但有个问题已经非常明显:“郭药师等人投降了金军……他们对于那时候的大宋朝中有多了解?”会给金人提供多少有用的消息?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
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
简介:蓝玉穿越回大明王朝,成了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凉国公蓝玉。为了不被剥皮萱草,在朱元璋把自己投到锦衣卫诏狱之前,自我了断。“皇上,不麻烦您动手,我自己了断!我承认那些都是我干的,只求皇上不要牵连更多人。”回到现代不料反向直播给大明。朱元璋:蓝疯子真的没想过造反?造反的竟然是老四?!朱棣:这就是仙界么!等等,仙界怎么还有我篡位的资料?他诽谤我啊!朱允炆:我就知道四叔是最大的反王!徐达:原来飞天是真的?
清水街破碎的藕片
双大秦对比:两个秦始皇都懵了
双大秦对比:两个秦始皇都懵了
嬴墨渊:我都准备远离咸阳,发展几年,让始皇帝安心当个太上皇,辣鸡金手指才来?最强对比视频系统!原世界秦朝VS九公子墨渊所在的秦朝对比第一原始大秦世界和第二改造大秦世界,哪个发展的更好。对比成功获得奖励。软弱爱民公子扶苏VS幕后苟道流九公子墨渊二世而亡胡亥VS对内剿灭六国遗毒对外暴打游牧联军在穿越者墨渊的世界里,大秦一百年间,国力蒸蒸日上。两个世界的秦始皇看着各自的后台,全都沉默了:原世界秦始皇:“
大秦鹰眼
浴血江山九龙嫡
浴血江山九龙嫡
你的穿越我的穿越好像不一样,小小世道大大人间,上呀上朝堂。旧的时代新的主张,勘破的书案,棋琴书画个个是强项。玩阴谋弄阳谋你我不一样,宫里宫外一不留神就会把命丢。来到宫里皇帝皇后脸儿又拉长,见势不好太后娘娘身后藏一藏,谄诟的话可以不可以不讲,还我一片海阔天空穿越人时代。让古人自己创造也许会更好,不知不觉就会超过我们的想象。
白头愚翁
杨广偷看我日记,躺平成千古一帝
杨广偷看我日记,躺平成千古一帝
杨武穿越隋唐,成为杨广身边禁卫军,开局获得日记系统,写日记获得奖励。这一日,杨武写下一篇关于三征高句丽的日记,却不知道,日记副本在杨广身边出现,看完日记,杨广震怒!日记内容虽然不多,可字里行间却仿佛只有四个字!东征必败!作为一代雄主,杨广如何忍得了!而随着日记的内容逐渐曝光,杨广绷不住了!三征高句丽必败,宇文家密谋造反,杨玄感之变…随着日记影响,杨广一战平高句丽,灭宇文,诛杨玄感,躺平成就一代帝王
十万铁骑下江南
大明:我崇祯今天就不上吊了
大明:我崇祯今天就不上吊了
双眼一睁,就是歪脖子树。抬头一看,京城遍地反贼。难道大明就要亡在今天?不!既然我朱由检来了,大明就不可能亡!贪官污吏?朕要将其全部剥皮实草。三姓家奴?全部拉出去满门抄斩!大明朝烂透了?那就当个马上皇帝,另起炉灶,再建一个新明朝。这局势再烂,还能比朱元璋开局只有一个破碗难吗?……本文轻松、热血、杀伐果断、无系统、不放毒,尽管放心阅读。
烟熏小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