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大大咧咧:“这倒没错,不过,我大明的军队同样能征善战,也必然能够扭转那不良风气。”什么不良风气?当然是轻贱武人的风气。
宋朝,绍圣二年。
赵煦同样对唐朝赫赫扬扬的威势心生艳羡,若是大宋能够如此该有多好?可他此时也只能心中想想,大宋现在的情况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改变的,积重难返不外如是。
想要达成唐朝那样“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的整体环境,道阻且长;更何况,哪怕赵煦多加努力,并尽力保养寿数,也未必能够把大宋的风气带到如唐时的模样——能够改变如今的严重抑制武人的情况就很了不得了。
【四年正月,李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从马邑(山西朔县)出发,趁夜袭击襄城(内蒙古和林格尔),颉利可汗慌忙撤离——“兵不倾国来,靖敢提孤军至此?”】
【随后,颉利心腹大将康苏密降唐,自己又被柴绍和李世积分别截击,败退屯铁山(内蒙古白云鄂博),余众数万。】
【其后,趁着唐俭安抚突厥之际,李靖和李世积商议,由李世积统率大军继后,李靖亲自率领一万精骑,携带二十日口粮,冒雪至阴山,又以苏定方率二百骑兵为前锋,借浓雾为掩护,长驱直入、直接冲入颉利可汗的牙帐,随后歼灭突厥万余人,俘虏十余万。】
【逃走的颉利可汗向西奔逃,装上了守在西路的李道宗兵马,最后被将领张宝相擒获。】
【至此,突厥悉数归降,突厥名将同样投身唐朝,李世民在原突厥地区设置了顺州、裕州、化州、长州、定襄、云中等都督府,唐朝的疆域由此扩大至阴山以北六百里。】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大笑:“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不过三年,大唐就成功消灭东突厥,还俘获了颉利可汗,用到的关键兵马不过三千精骑再加一万精骑,这如何不是彻底洗刷耻辱?更关键的是,大唐仅以十万兵马就彻底消灭东突厥,这对大唐周边各个蠢蠢欲动的国家就是最好的震慑!
“若是此后,我大唐作战皆是如此,也不怪王玄策仅能获得以朝散大夫之职。”长孙无忌兴高采烈,这样下去可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想必,陛下的‘天可汗’之称,也是自此之后。”
突厥的可汗都是大唐的臣子,突厥的土地也归属了大唐,那大唐的皇帝自然就是西域所有以“可汗”为最高掌权者之称的国家的可汗了!
杜如晦笑道:“也不知颉利可汗那个‘突厥舞王’之称是来源何处,莫不是长安献俘后,他给陛下和太上皇献舞了?”
房玄龄则盯上了在这段话中有关大唐将领的新名字:“苏定方和张宝相,这莫不是我大唐日后的名将?”
【但这并不是李世民的终点,也不是唐朝的终点。】
【贞观八年,吐谷浑寇边,李世民派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出击,九年吐谷浑伏允可汗逃入沙漠,后为国人所杀,李世民另立吐谷浑国王。】
【贞观十三年,高昌王麴文泰不向唐朝朝贡,李世民遂命侯君集、薛万彻等率兵伐高昌。次年,麴文泰病死,其子麴智盛继位,投降唐朝。
而这次,唐朝又迈出了一步,李世民在高昌首府交河城(新疆吐鲁番)置安西都护府,西域各国皆到长安朝贡。】
【贞观十九年二月,李世民亲率六军,从洛阳北进,率兵攻打高句丽。此次,唐军攻占玄菟、横山等十座城,迁徙七万人到唐朝,斩获高句丽首级达到四万余级,而唐军士兵战死不到两千人。】
【贞观二十一年,再次命牛进达、李积、李海岸率军从水陆两路进扰高句丽。贞观二十二年,古神感率唐军渡海攻打高句丽。】
【贞观十九年,薛延陀反叛。二十年,唐军反击并打败薛延陀首领拔灼后,薛延陀的附庸回纥出兵,将他杀死,薛延陀灭亡。】
【贞观二十年,唐朝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
【此时,唐朝的疆域达到了一个高峰,南至罗伏州(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俄罗斯安加拉河地区)、西及安息州(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吉林通化)。】
【李世民也获得了天可汗的称号,被唐朝统一地区的大量外族进入唐朝,成为了唐朝的一份子,共同沐浴唐朝的荣光。】
隋朝,开皇十八年。
乍然听到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的时候,杨坚还吓了一跳,生怕李世民也开始好大喜功、在高句丽折戟沉沙,给唐朝笼罩上一层阴影。
毕竟,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杨广屡次跑去征伐高句丽的事情实在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幸好,李世民的军事素养并未减退,唐军的战斗力也一如既往地高超。”杨坚感叹,虽然此次并没有像其他战役一样一举灭国,但唐军同样取得了大胜,其后数年的几次征讨,更是在对高句丽持续放血。
高句丽虽然并非那等弱小之国,但想要和唐朝比着消耗,却是万万比不得的。此后,哪怕唐朝不再如贞观十九年那样大举征伐,仅仅如二十年二十一年那般,也能将高句丽的血放干净。
不过,那句“共同沐浴唐朝的荣光”倒是逗笑了他:“若是那些可汗国主知道,可未必想要这一份荣光啊!”
独孤伽罗却从年份上察觉到了问题:“大业十一年,李世民十六岁,按照这样算下来,等到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大约四十八岁,这个年龄,还要御驾亲征?”
当然,这不是不行,毕竟之前那个明太宗可是连着北伐了五次,六十多岁了还在北伐,最终都是在回京的路上驾崩。
但关键的是,从年份上,独孤伽罗还感到了另一个不对:以李世民对外征伐的频率,特别是在高句丽还没有打下来的情况下,他必然会持续派兵。但神迹上的年份只到二十二年就停止了,之后呢?
能够让李世民停下脚步的,只能是人力所不能及的原因。而唐朝当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巨大问题,剩下的只有一点——皇帝的寿命!
可若是真的二十三年就是最后,那么李世民在十九年不可能没有问题。那他为什么还要亲征?
————————
————————
唐朝,起码唐初的时候,民间的参军热情真的是很高,朝中包括读书人的参军热情也很高
按照百科上的年份(应该是阳历),李世民生于599,死于649,这样算应该是五十岁,但很多地方都是五十二岁,应该是按照虚岁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