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年。
“王夫之原来是我们大明的人啊。” 秦王朱樉兴致勃勃,这个王夫之已经出现好几次了,见解深刻,只是一直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的人。现在好了,这等大才是他们大明的!
“也不知此人到底是哪位皇帝治下?”
【彩蛋四: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陈寅恪)】
宋朝。
“造极于赵宋之世吗?”赵匡胤念着这句话,心生豪情。大宋并非一无是处,而是华夏文化的顶峰!后世终将记住大宋,融入骨血,融入文化。
“那前面说‘弱宋’……”赵德芳想起先前王夫之的评价,仍旧十分在意。
“弱宋,和文化造极,并不冲突啊。”赵光美苦笑,“弱宋”恐怕是真,但“造极”也是真。
淳化年间。
赵光义志得意满,这句话是对他最好的肯定。
毕竟,是他一力推崇文人士大夫,不断地在政治上给与他们帮助和扶持,提高其地位,发散其声势,这才造就了国朝子民皆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的氛围。
这个造极,简直是肯定了他这么多年来所有的努力和政策。
不过,“后渐衰微?我大宋后面的王朝是什么情况,那明朝也并非蛮夷王朝,怎么还能让文化衰微?”
被这句话戳到的朝代有几个,其中之一就是明朝。
洪武年。
朱元璋感到莫名其妙、颇有些愤愤不满:“咱大明怎么了?咱大明重开山河、恢复中华,怎么就文化衰微了?咱难道没有鼓励那些文人们好好报效大明吗?咱难道没有鼓励他们读书吗?”
咱大明可是都做到了!“而且咱也没有限制他们创作文章,只不过有些确实是对天下不好的,那是错误思想,这也不妨碍他们发扬大明文化,创造新的篇章啊!”
越说,朱元璋越觉得委屈,他大明怎么就不能再出一个文化高峰了?定是那些文人们没有好好读书,没能领会他的意思,有负大明的培养。
被戳到的还有清朝。
康熙倒是不算意外,虽然有些脸面上挂不住,但限制是必然要限制的,况且就算限制了,也不是没有好的文章出世,就比如明珠他儿子纳兰性德的文章,既没有触犯规则,也写得挺好。
不过,倒是最后那一句话值得注意一下。
终必复振吗?倘若大清的政策下这所谓的“文化”一直都在衰微,那又是何时何种条件下迎来的复振呢?
大清灭亡了。因为两个族群在他们看来终究不能是一家,除非他们打算走向被同化和地位动摇的道路。
大约是那些汉人做的好事吧,康熙心想。
他的目光依旧投射在这片大清所统治的土地上,并不认为外界会有什么风浪。
【好了,彩蛋全部播放完毕。】
【本期万界故事会到此结束。】
【下期万界故事会,我们接着讲“那些神奇的太宗们”,大家可以猜猜看会是哪个太宗,将会登上我们的故事舞台~】
【十日后,我们不见不散~】
神迹消失,所有朝代又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处理各项事务的阶段。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先解除了赵光义目前所担任的所有职务,吩咐侍卫们将赵光义押回府邸,并派出一队侍卫看守府邸,不允许任何人出入一步。
随后,就叫来了他的心腹宰执和将领们,加上赵光美、赵德昭和赵德芳一起,开始就近期对外战略、对内政策进行讨论,放在日程上的还有关于日后朝堂民间风气建设的问题。
至于宋朝的其他皇帝们,也各有风格。
登基后的赵光义一面以更大力度发扬文化事业、鼓励文士的成长,一面对国内政策修修补补,力求不让川蜀乱象再次爆发。至于对外和将领待遇,犹犹豫豫许久,赵光义还是稍稍地放宽了一些限制,比如,关于打仗是否要预授阵图的问题。
特别是经历过高梁河一战的赵光义,经过神迹的故事后,更是心中憋着一个大愿望——他一定要先把辽国灭掉!毕竟,要消灭自己的黑历史……
而宋哲宗赵煦则是越发爱护起自己的身体来,他尚未有子嗣可以继位,自己的弟弟、起码其中一个弟弟又是那样的情况,连侄子都是一个扶不上墙的家伙。
他得活得长久一些才行。
至于靖康的两位主人公,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这两人哪怕知道了后来的情况,也并不能改变自己的行事风格。
没有退位的赵佶坚持要废掉还是太子的赵桓,其意志之坚决,让废太子这件事看起来似乎很快就要成功了。但赵佶也并没有想起要处理处理自己的遗留问题,比如“花石纲”,大约是觉得反正都能镇压下来,不算什么大问题。
朕是皇帝、是天子啊,想要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什么错呢?
已经赶鸭子上架继位的赵桓倒是知道了一件事:坚持用李纲,把京城的防务、边疆的防务都交给他!还有那个种师道也不错,让他按照现在的情况去处理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