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年。
朱瞻基翻出来宋史中几人相关的记载,突然发现西路军的监军除了王侁,还有一个人,就是宋太宗赵光义的亲信侯莫陈利用(姓侯莫陈,名利用),在担任都监前他还是右监门卫将军。
联想到宋朝曾经发生过的都监诬陷战死将领的事情,朱瞻基不由思维发散,这侯莫陈利用不会也掺了一脚、争军功吧?
不过,他看向自己记下的内容,不管和这个侯莫陈利用有没有关系,都不重要了,毕竟他也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反而圣宠有加。
而单论剩下来的几人,只有杨业一个北汉降将,还屡立战功、威名赫赫,直把其他人显得无甚光彩。而剩下的人都是宋朝自己的将领,不论究竟是太祖心腹还是太宗心腹;加上明显没有消失的争抢军功的风气……
朱棣看着他思索,便道:“宋朝开国就是依靠宋太祖的军事集团,而五代遗留下来的骄兵和争抢军功的风气并没有消除,排挤杨业,一方面是争抢军功,一方面也有不同军事集团的原因。”
【杨业事件发生的动机,有人说是一群人嫉贤妒能,也有人说是抢夺军功,这二者其实可以合并起来。】
【此外,也有人提出来,之所以针对杨业,也有他是北汉降将出身、与宋朝自己的将领派系不和的原因。】
【而在此事中的重要人物、最高领导潘美,之所以屡次默许王侁等人的行为,大约也与以上几个原因有关。】
【不过,后世朝代,也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自污以自保。】
【持有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就是王夫之和爱新觉罗·昭梿。】
【二人认为,宋太宗赵光义一直都很猜忌这些在太祖年间就功名累累的将领,为了保全自身,潘美故意放弃了杨业,扔掉了这份功劳,给自己添加了一个巨大的污点,从而保住了自己,也让自己离世后获得了朝廷的高评价。】
派系斗争的说法大部分人比较接受,但对于后来这个“自污以自保”的观点,就有人看法不同了。
还有一部分人则是认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潘美抛弃了杨业是事实,导致杨业战死的结果不能改变,因而他的罪过也无法消除。
也有人注意到了“爱新觉罗·昭梿”罪过名字——非汉人之姓氏,被神迹列举,也并不像议论一个中原之外人物的口吻,难道此人是加入中原的外族?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神迹现下的内容倒是对清王朝的众人有些影响。
“爱新觉罗·昭梿”?姓爱新觉罗,这起码是清朝的宗室子弟。
“汗阿玛,我大清如今有这个人吗?”太子率先开口问道。
康熙摇头,表示自己没有听说过,随后吩咐人去查一下。
若现在没有此人,那就是后代子孙了。只不过,如果说是宗室,大清宗室没有很明确的起名排序,所以也无从得知这究竟是第几辈的子孙。
【班师回朝后,此次作战失利的曹彬、米信等人也受到了处罚,其中,曹彬被贬为右骁卫上将军,米信被贬为右屯卫大将军。】
【经历此次大败,赵光义收复燕云的野望消失了不少,也很担忧辽朝趁势攻宋,于是在边境做出了部署:李继隆为沧州都部署,杨重进为高阳关部署(河北高阳东),刘廷让为瀛州兵马都部署(河北河间),田重进为定州都部署,张齐贤知代州(山西代县)。】
【那辽朝出兵了吗?出兵了,目标正是瀛洲。】
【同年十一月,辽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西路军由耶律休哥率领,东路军由承天太后亲自统领,在滹沱河北与西路军会合,渡河以后直扑瀛州。】
【瀛洲守将刘廷让(刘光义),也是一员老将,伐蜀、征讨北汉都有他的身影。】
【发现辽军逼近瀛洲,他迅速开始部署,交给了李继隆一支精兵作为机动,随时准备支援。】
【宋军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出了部署,辽军同样,也分出了一支精兵,去截断宋军的后路。而带着机动部队前去援助刘廷让的李继隆和沧州副都部署王杲就这么被拦在了路上,最终没有到达主战场,而是退守乐寿。】(此处有争议)
【而主战场上,由于此次战斗在冬季,天气极寒,宋军拉不开弓弩,又有耶律休哥部署辽军和围宋军,加上辽军的援兵也到了,宋军军心开始动摇,原本奋勇杀敌的御前忠佐神勇指挥使桑赞带兵撤退。】
【剩下的人中,杨重进战死,刘廷让全军败没,死者数万,只有刘廷让侥幸免于死亡,率数骑遁走。啊,还有一个将领贺令图被俘。】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看着数万宋军精锐不断战死,内心滴血不止。这些都是宋军精锐啊!
赵光美也心情沉痛:“大哥,此次再次战死数万士卒,之前雍熙北伐东路军也死伤数万、溃兵无数,这都是精锐士卒。如此下来,我大宋的精兵还有多少?”
参与这几次战斗的基层将官和士卒们都是有一定作战经验,甚至也有积年老将(基层),士兵们也都是打过打仗、对战斗自有一套心得的,这般接连损失两次,又剩下多少?
赵匡胤行军打仗多年,自然十分了解:“就算剩下的人,心气恐怕也已经打没了。”经历这两次惨败,剩下的士卒还有多少心气?
嗯?他突然反应过来:“那后来搞什么专注内政,不会也有这几次连连惨败、不敢打的原因吧?”
要真是这样,那可真是晦气!几次失败,就不敢打了?历史上有几个人敢说自己/自己手下能够百战百胜、全无败绩?大多数人,都是有胜有败,但通过一步步来,最终能够达到战略目的。
赵匡胤撇撇嘴,不过,像赵光义这样想要一战就达成最终结果的风格,确实也容易因为数次战败就畏敌如虎啊,呵呵。
辽朝,统和五年。
朝中似是有人想起来什么:“贺令图啊,臣好像记得。”
另一名大臣兴致勃勃,显然也有所了解:“臣也知道这个人,这种贪功冒进之人,确实少见,让人记忆犹新。”
不少人哄笑起来,也有一些人对此事不甚了解,连忙询问身边同僚。
原来,在此次战斗中,他们的将领耶律休哥曾经修书一封送给贺令图,内容是“我获罪于契丹,想要归顺宋朝”,贺令图见到书信,顿时兴高采烈,觉得自己终于等到了想要的巨大功劳,于是带着手下兵马跑去耶律休哥的营地见他,结果就被耶律休哥的兵马杀光了所有士卒,自己也被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