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宋朝军队的问题确实相当严重。
这都第几次了?这次是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拖延逗留,之前是争抢功劳……他想起来之前打后蜀的时候,几乎所有将领都在当地夜夜宴饮、胡作非为,也就曹彬和刘光义(刘廷让)约束了手下,没有搞出什么幺蛾子来。
怎么能让宋军的军纪变好一点呢?总不能每次都赐给主帅一个尚方宝剑和临阵斩杀的特权吧。
明朝,永乐年。
朱棣对宋军这种配合、擅自行动的问题造成的后果可谓是感同身受,这不就是当时拍邱福北伐时候邱福搞出来的事情吗?
可惜,这种情况一方面要加强对将领的训导培养,一方面还是要靠朝廷的监管机制,让一些脑子不清楚的将领也不敢轻易肆意妄为。
“还好,从宋朝至今,已经过去数百年,武将间不遵从战前制定的战略方针、随意自作主张的风气也已经消失很多。”朱棣有些庆幸,宋朝初年宋太祖虽然已经极力遏制这种不良风气了,可却也难以一时间就获得成效。而后来的皇帝们,矫枉过正,反倒把宋朝的风气拖向了另一个不归之路。
“是啊,加上我大明的监管机构较之之前也比较完善,可以尽可能地把坏苗头及早扼杀。”朱高炽十分赞同,实在是这种情况总会有,毕竟有些将领平时看起来好好的、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脑子突然一抽,但只要能及时制止,不形成一种风气,就不会太难办。
要是形成风气了,那就难说了。就比如唐朝时期,边将不乏有主动挑起战争、只为了赚取军功的情况,最后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再想消弭就困难许多。
汉朝,元狩四年。
看着宋军王全兴和刘澄等人慢悠悠地合兵一路,又在多罗村没有看到敌人就掉头回了花步,刘彻感觉到一阵牙疼。
他想到汉朝攻打匈奴的一些情况,他微妙的有些共情赵光义了,太倒霉了啊!
虽然汉朝这些倒霉倒不是将领不听指挥、自作主张,但结果是实实在在有些相似——迷路了,找不到敌人,包围圈漏了个口子……
虽然有卫青和霍去病光辉功业撑着,汉朝没有出现什么问题,而是结结实实打败了匈奴,但是这不代表这些缺陷就不存在啊。
想到这里,刘彻越发感受到了卫青、霍去病二人的重要性。不过,要是没有这两位大将,他刘彻不会也遭遇总是战败的结果吧?那就太惨了。
宋朝,大中祥符
“官家,您看,这就是武将骄横、不听指挥的结果啊,可怜转运使侯仁宝,忠心耿耿、一心为君,结果却遭遇了此等结果。”见到又一个难以达成配合而导致战败例子,就有谏官出列,表情凝重、声音沉痛地向赵恒谏言。
他的话说完后,又有几人出言附和,其余不少文官虽未出声,但观其面色,也多是赞同之意。
本来经过先前神迹明显的对以文驭武国策的嘲讽,赵恒心中是有所动摇的。但经过官员们的极力劝谏,他动摇的心思又稳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