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年。
酒席已经过半,宴上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神迹上。
见朱棣大败李景隆后,又一路南下,兵锋直指京城,刘邦面上笑意晏晏,心中除去对朱棣的赞赏外,便是对汉朝这些分封王侯们的警惕。对于他来说,分封只是一时之计,日后他、他的子孙后辈必然要施行削藩。
只希望到时的子孙不要如这建文帝一般吧!
他敛下思绪,笑道:“不知这巧合会是什么,莫不是大家选了同一个地方搞埋伏?”
气氛轻松,张良也道:“说不定是燕王挑的地方正好兵力空虚。”
【斩杀陈文后,平安转战北坂,横枪直刺朱棣,差一点就刺中了。这可以说是朱棣在靖难战场上最为惊险的一幕。而燕军的蒙古将领王骐跃马冲入阵中,带朱棣逃脱。】
【此战南军夺下渡桥,士气大振,一扫先前的畏惧和低落。】
【至此,燕军驻扎桥北,南军驻扎桥南。朱棣此时再次打起了南军粮草的主意。】
【不得不说,朱棣在打粮草、绕背等方面都颇有天赋,纵观靖难,不是绕背、就是断粮草,有时两者兼有,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此次平安依旧没有料到朱棣的行动,但是先前从京师出发的徐辉祖此时恰好赶到,打了朱棣一个措手不及。从中午十二点打到晚上,最终南军获胜,燕军将领李斌战死。】
明朝,洪武十三年。
听到神迹中说朱棣多次绕背、打粮草,众人都不由点头。
从最开始的两面夹击,就是朱棣带人绕背;后来燕军掌握了北方大本营、开始向南进攻后,就开始打粮草。不光打,他还对时机的把握非常准确,每次一打就让南军断粮,进而丧失斗志;同样,绕背的时机也把握的极好。就看他绕背了那么多次,结果现在平安还是没有料到他的行动就知道了。
殿内所有武将看朱棣的目光越发欣赏。燕王,有顶级名将之能啊!
【而朱棣又一个危机出现了,这次是场下的最大危机。】
【南军打了胜仗士气高涨,燕军却是几次战败,这让一部分将领的内心开始动摇。同时,由于南方气候湿热,北方来的燕军士卒许多无法适应气候,生病者众多,这给一部分将领又带来了一击。】
【于是,这些将领开始犹豫要不要打下去了,但他们也不是想着直接撤兵,而是想稍作退却,找个合适的地方修养,伺机而动。】
【坦白讲,这样的想法不算错。但是朱棣此次南下,打的就是一个快速战、闪电战,一路上连路过的城池都不管,因为一旦慢了、退却了,等待朱棣的很可能就是另一个局面,比如朝廷大军的包围。毕竟这里离北平太远了。】
【朱棣坚决前进,又让所有将领就此事表态,想修整的在左边,不想的到右边。结果大部分人走到了左边。朱棣十分愤怒,而此时,朱能站了出来,用汉高祖刘邦举例:“当年汉高祖也是十战九败,最后不也取得了天下吗?况且现在敌人也十分疲惫,只要我们断了他们的粮道,就可以困住他们!”】
【同时,一个有利的条件出现:朱允炆把徐辉祖召回去了。因为京师传言燕军已经往北平撤退,朱允炆信以为真。】
【于是燕军重整旗鼓,打算接着向南。】
汉朝初年。
本来刘邦还想就燕军内部意见不和发表一番观点,结果下一秒火就烧到了他身上。
刘邦“……”他搓搓牙花,抱怨:“这叫朱能的,举例非得用乃公这方面的事情来吗?就不能说点乃公好的?”
吕雉翻了个白眼,张良、萧何等人也没有说什么,因为刘邦也不需要安慰,他心情一转,又笑了开来:“哈哈哈,不过他有一点说得对,最后还是乃公得了这天下,就算乃公十战九败又如何?”
萧何这才出声:“这建文帝听信流言,临阵召回大将,实在是自毁长城。不过莫非这就是先前神迹所言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