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祖,中兴大明

第55章 奴变(上)

其中,如洪武末年的“铲平王”起义,波及十数万人,牵动岭南、西南;永乐中年的白莲教之乱,同样此起彼伏。

只是相较于王朝末世,由于社会矛盾缓和,故而这些起义大多规模有限,其中一部分,本质上是会道门组织煽动的叛乱而已。

但并不意味着造反,在这个年头是什么稀奇事

反倒是朱由榔治下,从光烈三年基本统一江南到现在,没有爆发过波及万人以上的底层暴乱,反倒是一件奇事。

不过,很显然,该来的总会来,社会矛盾,会因为统治者的决策而缓解,但并不会因此就销声匿迹。

这场叛乱,并没有发生在西南或者西北、东北之类的边疆地带,而是在江南腹心之地,松江府。当然,叛乱是当地官府定的性,从朱由榔的视角看来,这明显是一次阶级矛盾引发的起义。

这也是朱由榔为之震怒的原因

因为暴动的参与者,并不是什么西南山民或者边疆部落

而是位于大明统治核心的江南地区的底层百姓

就在海坛山战斗爆发之前,光烈十三年三月初二

松江府华亭县,也就是后世的上海地区

数百织工,不满主家苛刻待遇,推举了两名首领,去松江府衙,上告官府。

言其主家华亭范氏长期克扣工钱,打骂雇工,华亭织工的平均薪资,尚不足临近的嘉兴府同等工人之四成。

但出乎意料的是,松江府衙并未受理

甚至还将这两人给按拿入监,交换华亭范氏

消息传回工坊,华亭范氏在崇祯年间,就是地方土霸,但凡县中得罪的,都无甚好下场,害怕范氏追究的数百织工,干脆作乱起事。

捣毁织机,与范氏数十名护院家丁发生冲突。

华亭县衙以为有匪徒作乱,派出衙役参与弹压,结果反而越闹越大,数百织工一拥而上,击溃了范氏那几十号常年作为监工,早就被人恨得牙痒痒的家丁,大肆报复不提。

华亭县那点衙役更是杯水车薪

反而暴动队伍越卷越多,很快波及华亭县外的数个镇,乃至于县城内

队伍从四五百人,迅速扩张到了千余人

到了这般规模,又是在南直腹心之地,很快就引发了松江府以及京畿衙门的重视。

平息暴动倒是没花多大功夫

只是三四日功夫,从嘉兴以及苏州调来的两千民兵和御前左军一部千余人,就立即进驻松江府。

只花了一天功夫,就击溃了已经扩张到近两千人的暴动队伍,并收复县外诸多村镇,恢复秩序,绝大多数参与者均被俘虏,整个战斗过程,敌我双方伤亡还不到二十人。

而在此之前,华亭县好几家地主,都被屠杀一空,尤其是首当其冲的范氏,竟然只有几个外嫁女和两个在苏州读书的士子免于此难。

地方官员,包括被获知了消息的内阁派遣来平叛的御前左军参将,南直布政使司等,都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甚至松江知府,也只是担心自己这个肥缺位置做不太安稳了,毕竟此前朱由榔登基以来,都很少发生类似时间,估计会被降职处分。

但没想到的是,朱由榔刚刚收到消息,就勃然大怒

严厉追究了松江府衙、华亭县衙的责任,严查二者是否与范氏有利益往来,并亲自属意,让都察院廉政署派出专门巡视组,出镇松江府,从快从重查办。

连带着怕是南直布政使司许多人都得跟着吃瓜落

这倒是怪不得朱由榔发火,作为一个后世人,他了解情况后的第一反应,就是猜测

是不是由于江南地区纺织工人地位低下,待遇惨淡导致的?

自己治下,居然有如此剧烈而惨重的阶级矛盾而不自知,松江距离南京不过数百里,南直地界啊!

这怎能不让朱由榔震怒?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融越豪杰志
融越豪杰志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作家woopp5
三国:从何太后妹夫开始
三国:从何太后妹夫开始
“挟太后而令诸侯,掌天下之柄”!灵帝驾崩两月余,宦官士人争不休......“天”字级杀手穿越到何太后妹夫的身上,刚出场便掌控何太后.....宦官乱政、何进专权、董卓祸京,且看张奉如何在腥风血雨的洛阳城内,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铁血王朝!马踏荆州,剑抵江东,武将我要收,美人我也要......!
青梅煮酒吃牛肉
大唐天宝重生
大唐天宝重生
大学生李宏穿越开到天宝元年,寄希望于努力阻止香积寺之战,阻止长安被异族屠戮,当一切都完美的被李宏完成的时候,他才发现,他可以改变乱世,却改变不了人心,他能救大唐一时,却无法改变历史的轨迹,无法去改变贪婪的人心。
糜烂之魂
三国董氏王朝
三国董氏王朝
穿越成董卓的儿子,看董平如何逆天改命,扞卫董氏王朝。时隔三年,我又回来了。逍遥曾写过《董氏王朝》《满城尽是黄巾军》《蚁贼也疯狂》希望朋友们多多支持。群号:344851691!
正道逍遥
大虞卷王
大虞卷王
大臣:陛下,那小子又开始挑拨世家内卷了。皇主:混账,谦谦君子所为能叫挑拨?朕手头又紧了,让朕最贤惠的公主去上门一趟。世家:陈谦,求求你做个人吧。陈谦:都卷起来吧,不然本公子怎么躺赢?!
南天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