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英一听高兴了起来:“木工的活早就不好干了,现在人家买家具都是去镇里买了,嫌他做的不好看,房子也都是瓦房了,盖好了一住就是几十年,听说以后还又都是平房了,那就更没活干了,他都闲好长时间了,整天就是摆弄他那些家伙什,没有人请,有啥用呢?我跟他说让他去你的窑厂干,他又怕掏力气。”
她说着看了看赵刚:“现在咱兄弟来请你了,不让你掏苦力,就让你在那看着,帮着操点心,这回总管了吧?”
赵刚被他说得有点不好意思了:“谁说我怕掏力气了?我是弄不清东城那里还要不要人,既然他现在说了,我肯定愿意去了嘛。”
赵东城一听太高兴了,立即说道:“好,要的就是你这句话,一言为定,你明天就去上班!”
赵刚吃惊道:“有这么急吗?”
赵东城还没来得及说话,云英抢着说:“既然让你明天就上班,肯定用得着嘛,你在家也没啥事,明天就明天呗。”
赵刚皱眉道:“我说咱兄弟办事急了点,现在看样子你比他还急哩。”
说得赵东城和云英都笑了。
饭毕,赵东城跟赵刚约好,明天早上在老窑厂不见不散。
第二天一大早,赵刚骑着自行车到了老窑厂,赵东城让他先各处看看,熟悉一下情况。
赵刚转了两圈后,见徐队长他们好像人手有点紧张,就过去给他们帮忙。
徐队长见了他,还以为跟当初周青一样,是赵东城找来跟他学烧窑知识的,就一边忙碌着,一边抽空给他讲烧窑的要点和细节把握。
没想到赵刚听着听着就上瘾了,上午收工的时候,他跟赵东城提出,自己愿意做烧窑师傅,至于看管窑厂啥的,他说他可以兼顾。
赵东城正愁着让谁来烧这座窑呢,一听之下,当然是满口答应。
转眼之间五天就过去了,老窑改造结束,烧固后,立即从新窑那里运来砖坯开始试烧,由于徐队长他们的技术非常成熟可靠,试烧一举成功,皆大欢喜。
赵东城给徐队长结清工钱,两人紧紧地握手,互道后会有期。
赵刚上手后,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赵东城从那边砖机上抽调过来六个人,让他们跟着赵刚干,砖机上人手另行补充。
现在急需添加一辆运输车,三柱已经带出来了两个拖拉机司机,可以随时负责开车,自从新窑的砖开始出售后,赵东城手里的资金就灵活多了,所以他这一次准备买新车,不买二手的了。
他把买车的事交给了老六,老六带着一个司机去了一趟县城,当天就把一辆带拖斗的崭新四轮拖拉机开了回来。
老窑的生产走上正轨后,赵东城的信心更足了,在窑上什么活到干,吃饭和周青以及赵三柱等好多人,一起在厂房里吃,有时候夜里他也不回去。
由于赵东启出了那个事后,一直没有再来窑厂,赵东城也没有去找他,周青就问他赵东启怎么了,咋好多天没不来了。
赵东城只是说赵东启身体不舒服,啥时候能来上班,他也弄不清楚,要是忙不过来,他让周青再找一个帮手,周青说自己还有一个手下,暂时还行。
由于赵东城在管理上下了功夫,窑厂的生意比以前更好了,红砖的质量和产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自从那晚开过会之后,赵东城跟周顺昌就没打过照面了,村里的事他也听说了不少,骨胶油厂村里倒是真办了,花好几千块钱买了一座大高压锅,还盖了三间大瓦房,就在村北边不远处的大塘旁边,但骨胶油厂很快就没动静了。
听说是熬骨胶油的人多了,熬出来的骨胶油卖不出去,卖出去了价格又太便宜,不合算。
没多久,有人来了,几乎是按废铁的价格把高压锅卖走了,三间大瓦房还在那里。
后来,二好在大塘里养鱼,干脆把厂房当成了看鱼房。
有人说,周顺昌办骨胶油厂是假,盖房养鱼是真,但周顺昌对别人怎么说自己,向来毫不在乎,他知道他们说了也是白说。
村民们对这些村官以权谋私的现象,早已习以为常了,所以也没有人去跟他较真。
有路人从大塘南面的路上经过,看着三间大瓦房屋山旁边,那个高耸的大烟筒,心中很是奇怪,不解地问村人道:“那是干啥用的?”
村人鼻子里冷哼一声,骂道:“那是火葬场!”
问话的人听了先是发愣,然后就似懂非懂地咧嘴笑了。
农村里某些看似正常的不正常现象,并不是短时间内,某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可能改变的,赵东城对村干部们,尤其是一把手的某些不负责任的做法,已经心平气和了许多。
人家当官本来就是为了捞钱的,你不让人家这么干,人家还当官干啥呢?连上面都睁只眼闭只眼,乐得装糊涂,你硬是跟人家较真,不是不识时务吗?
在小环境浑浊之时,若能做到唯我独清,也就够了,真想为大家做点好事,与其气急败坏的去指责别人,倒不如增强自己的实力,有朝一日取而代之。
赵东城没有把对周顺昌的不满,放在表面上,后来见到周顺昌时,他反而一口一个叔地叫得比以前更加亲热了。
看他这样,周顺昌很高兴。
但是,赵启章是不可能让周顺昌一直高兴下去的。
周顺昌在台上干了几年了,他每多干一年,赵启章心里就不爽一年。
赵启章一直在寻找机会,时刻准备着把周顺昌赶下台,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机会,最终还是被赵启章发现并抓住了。
村子里发生的一件事,让赵启章开始逐步部署他的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