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大臣一听这话,持反对的意见:
“启禀皇上,属下以为,无论来的是谁,到了大周的国土,都得安分守己,
“当初他们在边境以外,也不能耐大周,而眼下只一队使臣,更是翻不起什么浪花,属下以为,不必小题大做。
“若太过上心,还以为我们怕了他,有失大国风范。”
“王大人此言差矣,西凉向来狼子野心,臭名昭着,若是放任其自由,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总之防范着不是坏事。”
“刘大人说的下官不赞同,但凡是个聪明人,都不会在使臣中生事,害人害己。”
一个话题很快就分成了两派阵营,大家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在朝堂中是正常的现象。
若局势一边倒,那才应该警惕。
两边你试图说服我,我试图说服你,如此才能把所有的可能都预想到,有助于皇上做出正确的决定。
这个时候,大臣们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些思路,填补皇帝忽略的那一片空白。
朝堂上一下子就吵吵嚷嚷,跟个菜市场似的。
皇帝听着有些头疼,看向底下三位皇子:
“你们仨别杵着,各自说说自己的看法。”
皇帝说的话很随意,但目光却一直望向三人。
很明显,他对三人都是有期待的,无论是不是储君人选,有几分见识总不是坏事。
夜凛排行最长,他先出来说话:
“是,父皇,儿臣以为,西凉上了国书,说要来朝拜,大周自然是热情相迎。
“至于防不防,刚刚两方大臣的矛盾点,在于防了怕对方看出来,不防与我方有安危之患。
“那儿臣想了想,觉得一定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既可以防着对方,保证我们的安全,又可以不让对方发现,如此,便两边都不冲突。”
刚刚吵架的那些大臣听到这话,都免了要跟对方争论的心思,一个个脸上都露出思索状。
确实如此,可以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仔细想想,似乎也并不是不可能。
皇帝听着点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又看向夜昊:
“老五呢,有什么想说的?”
夜昊一早上都在神游天外,这会一听皇帝点到他,瞬间惊醒过来。
一旁有官员低着头,赶忙悄悄提醒了一句。
夜昊支支吾吾的回答:
“父皇,对于这件事,儿臣不懂,没有什么想法,便不敢乱发表意见。
“要不然,祸害到一些人,便是儿臣的罪过,既不懂那便不说了,还望父皇见谅。”
皇帝见他如此,叹了一口气,倒也没有怪罪他。
这个儿子向来如此,他对他也不抱什么太大的希望。
能承认自己的不足,没有强行不懂装懂为自己争面子,倒也算坦率。
想到这里,皇帝挥了挥手,脸上并不见怒意。
然后看向老七,问道:
“老七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