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倒是皇城司的呈报上没有,应该是知道的人不多,甚至林家都没有提及。
不过这也解释得通为何林家会一直屹立不倒了,有文圣公一脉的庇护,他们在玄武城中才会如鱼得水。
“你是如何知道的?”杨凌好奇道。
“陛下,臣也曾去过青州书院求学,希望能混个出身,偶然间在青州书院的卷宗中发现的。”
王中和说的轻描淡写,其实只是他年轻的时候长相不如如今这般胖,算得上是玉树临风。
与文圣公的小妾眉来眼去,两人苟且多次,才从小妾嘴里得到的消息。
他的官位,也是小妾的枕边风换来的,只是后来他胖了胆子也小了,两人才断了联系。
“看来王大人也是个有秘密的人啊?”杨凌笑着说道。
王中和连忙跪地道:“陛下,臣不敢,只要臣知道的,臣都说了。”
“起来吧,朕没怪你,你继续说说青州书院的事。”
“回陛下,臣觉得青州书院该取缔,书院中都是些狂悖之徒,他们仗着文圣公的余威,在书院内抨击朝政,无法无天。”
“这是文圣公准许的?”杨凌收起笑意问道。
“是,历代青州书院中都会出朝廷官员,他们对国政不满,都会拿出来说事,朝廷也从未追究过,以至于他们一直胆大包天。”
这也能解释得通,朝廷需要文圣公来招揽天下读书人的心,抨击朝政也是为了朝廷政令的正确。
只是到了后来就变味了,只要有他们觉得不满的地方,他们就是抨击,甚至发展到后来,以此为荣。
也就是御史们都不敢说的话,都会从他们嘴里说出来,这些杨凌都是知道的。
青州书院只招收青州与江南江北的人,后来韩征执掌青州后,冀州士子才得以进入青州书院。
“陛下,青州书院排外,他们在朝中与其他各州府都会给自己烙印上青州一党,秘密聚会,相互扶持,钱伯益与许舟平就是典型。”
“你是不是青州党?”
“回陛下,臣对陛下的忠心日月可鉴,虽先前也是青州党,如今绝对不是。”王中和连忙解释道。
“青州党有多少人?”
“不清楚,青州书院出去的士子太多了,朝廷没有科举之前,每年都会有大批青州士子进入官场。”
杨凌眉头微皱,真如王中和所说,这将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组织,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掌握着大量的权力。
以至于朝堂之上站着的有没有他们的人,杨凌也不敢笃定。
文人结党带来的后果,杨凌深有体会,曾有皇朝,败在他们手中,他们把持朝政,肆意抨击天子政令,到最后更是天子的旨意出不了皇宫。
可想而知,他们的存在是比叛军造反更加致命,如今青州党有多少人,只怕连文圣公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