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言臻摇头,“他是参加了殿试,可却是以最后一名进殿试的,直接就被刷下来。”
他怕这人对姑姑不怀好意,就打听这人的事,自然知道他的一切。
言策在旁边补充道,“孔礼生被打,还想叫着去报官,可是一看那公子的样子,就被吓的跑走,不敢说报官的事。”
“让孙子好笑的事,那位公子打完人后,对着姑姑却变成结巴,连话都不敢说。”
安书怡一听,这公子就是对儿子有意思,“言臻,你知道这人吗?”
“娘,我知道!”文琉在旁边说道,他们也在附近玩,看到七妹差点被调戏,就准备过去,没想到就看见孔礼生被打,而那位公子他也知道,太傅家的孙子,董彦博。
“他是太傅的四孙子,董彦博,也是今年的榜眼, 不管是才学还是为人处世,都比儿子强,虽然不懂他为什么不是状元。”按理他是太傅孙子,爷爷还教导过皇上,怎么都不会是傍眼,而是状元。
“你怎么就确定他什么都比你强,文琉,你不该妄自菲薄,你可是会元,这状元之位就该是你的。”若不是,她才会怀疑,是不是有内幕。
“还有你们也一样,你们能有现在的成就,那就比别人强,不该说什么自己不如人,你们该相信,这都是该得的。”
这些孩子就是不自信,也不想想,会试的有多少,殿试的又是多少,每个府城参加科举的,就有几百人,通过会试只有一百八十人,通过殿试的,更是只有六十人。
这六十人,除了三甲留在京城,其他的只有少部分留在京城,剩下的都被外派到各地,官职也不高,想要达到一品,二品官员,那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到。
但是一甲三人,就是比别人好一些,不过若没有才能,可能也就一两年的时间,也被外派到其他府城。
“娘,是儿子着像了。”文琉说道。
他和董彦博相处两天,发现他懂的却很多,才有些不自信,可听他娘这样说,瞬间自信心十足。
“你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那就好好的学,有什么不懂的,就问问我和你婶子,当然,只要你们别嫌弃我们是两个妇人,什么都不懂。”安书怡说道。
文琉瞬间不想说话,如果她娘和婶子只是简单的妇人,那桃源村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其他人也没有说话,只专心吃饭,因为如果按照婶子说的,他们连妇人都不如。
第二天,众人就早早起来,陶氏等人也做好早饭,吃完饭去点心铺拿上点心,就出发,一路上,大家热情高涨,比来时还要热闹。
知道林村长他们在等着,这次大家也没有耽搁时间,一心只往锦南城赶,终于,再七天后,到达桃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