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造反失败后,自曝是穿越者

第110章 一身反骨,都是老师教得好

“却不知道为何,这粮食物资都不见了踪影。”

“陛下您说,百越之民会作何想?”

嬴政恍然大悟,神色复杂地盯着陈庆。

“等到群情汹汹的时候,有人登高一呼。”

“都是部族首领害的,咱们反了吧!”

“投效大秦,往后再不受人鱼肉压榨!”

陈庆得意洋洋:“必然万众景从!”

“大秦天兵出动,把那些罪魁祸首当众法办。”

“再将他们府库中的金银财宝拿出来让百姓观看,让受欺凌压迫的奴仆婢女出来控诉这些年遭受的凌虐欺辱。”

“啧啧。”

“百姓拍手称快,对大秦天兵感激不尽。”

“如此人心归复,起码二三十年间,都不会生出事端。”

“趁此间隙,朝廷多迁移些大秦百姓过去。”

“即使将来百越之民再有不满,此时已经与大秦难分彼此,夷变华也。”

陈庆侃侃而谈的说完,才发现始皇帝正用一种古怪的目光看着自己。

“呃,陛下……微臣所言,乃一家之计,或有不妥之处。”

他谦虚地说了一句。

“妥!”

“如何不妥。”

嬴政深深地望着他:宰辅之才寡人没看到,造反之才倒是见识了!

幸亏早早将陈庆收归己用。

要不然真的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就凭陈庆这手段,谁能斗得过他?

扶苏见始皇帝似乎有责怪之意,连忙岔开话题:“先生,匈奴又当如何?”

“匈奴嘛,这就牵涉到文治的领域了。”

“要让草原人能歌善舞,火药绝对是不二法器。”

“这其中又牵涉火器的制造,由此而引申的采矿、冶炼、加工等方方面面。”

“陛下命微臣掌管雷火司,可光凭一府之力,实在是独木难支。”

“依微臣之见,朝廷应当设置专门的府司,统管天下百工之事。”

“农就是农,工就是工。”

“二者应该齐头并进,并且着重工事。”

“大秦五年发展规划中,应当明确提出:在这五年里,朝廷要冶炼多少铜铁、增加多少食盐的产出,布料生产几何。”

“包括每年兴建的水力磨坊,朝廷修建的驰道……”

“林林总总,都要有详细规划。”

“最重要的是,要将它们广而告之。”

陈庆抬起头:“太子殿下说,愿天下百姓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食。”

“那我们就定出一个时间表。”

“让百姓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人只要有希望,无论多艰难的环境,都会咬牙坚持下去。”

“哪天大秦百姓反了,绝不是因为生活太贫苦。”

“而是对未来看不到任何希望。”

他壮着胆子把这段话说完,就垂下头去,等着始皇帝的裁决。

嬴政目光灼灼地打量着他。

如陈庆这般人,简直旷古未闻。

他的一身才学,好像全部都用在了造反上。

对百姓的心理把握,审时度势勘定时机,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全部都成竹在胸。

他不光知道如何造反,还知道怎么才能让百姓不造反。

真的是……

嬴政不由纳闷:这些东西他到底从哪儿学来的呢?

难道后世还专门有人教百姓造反不成?

“陈庆,三日之后,你把大秦五年发展计划呈上。”

始皇帝怀着心中的疑惑,起身离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唐有高人
大唐有高人
无意中穿越到了初唐贞观年间的刘文宣,他遇到了第一公主李丽质,这个号称史上最温柔贤淑聪明伶俐的女人之一,并且还遇到了千古女帝,这个让整个大唐王朝感到颤栗、智慧超群、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武则天。他可以带着自己的一群美娇娘浪漫在澳洲的沙滩上,也可以弹指间灰飞烟灭一个帝国。利用超强的记忆,发展大唐建立海外王国,让整个世界匍匐在他的脚下,为后世打下超强的基础。
幸福小鱼A
亮剑:让你驻防,你却团灭鬼子
亮剑:让你驻防,你却团灭鬼子
李文斌穿越了,他万万没想到,这种事情,发生在了他的身上竟然还成了李文英的弟弟等等……还有个系统?抗战时期?那他岂不是上司是李文龙?那这是……亮剑的世界!!!热血好男儿身上的血性瞬间激发!抗战杀敌,报效!
唐火
我在大奉以文入道
我在大奉以文入道
陆沉穿越到大奉王朝,诗文第一,从而进入了崔家。从教习先生到总管,从诗文到生意,陆沉冷漠傲娇却杀伐果断。文院中,一首沁园春独战天下文魁。被掠北方,却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让突厥女主对他刮目相看,礼送回朝。陛下十道圣旨催他入京,陆沉不为所动:“不好意思,我家小姐需要我。”京城风云,无意间却发现自己的身世竟然还藏着天大的秘密。看陆沉如何一步步成长,如何登临人生巅峰!
落魄少爷
寒门枭路
寒门枭路
谁为枭?哪有路?李睿穿越到大景国当天,父亲就被一个小小的皂吏扇耳光。挨了耳光的父亲还要去赔笑脸,送红包。记忆融合后,才知道,在大景国,铁匠是下九流,自己是铁匠的儿子。受朝廷官吏和学子歧视和欺负是必然。十年寒窗,参加科举,一举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对不起,你是下九流的匠户,没有参加科举的资格。无法“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就“李睿报仇,早早晚晚”。你欺负我父亲,后果很严重。朝廷视我为下九流,后果很严
散言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当一个王朝传承两百余年,等待它的将是数之不尽的内忧外患。天启七年,木匠皇帝即将撒手人寰,信王由检被推上风口浪尖。内有权宦虎视眈眈,外有土司犯上作乱,眼见得两百余年的大明江山即将轰然倒塌,信王朱由检决定做些什么,护我汉人山河。
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