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看到众多朝臣都主张郡主立嫁吐蕃,薛林远终于坐不住了。
虽然他知道吐蕃政权的大致走向,但他不太确定牡丹的结局。
他只知道两三年后,吐蕃又将迎来一场动荡,却不知道在这之前,是否真的有位郡主和亲吐蕃。
如果有,那么她也一定是个炮灰,对两国邦交毫无作用,在和亲史上籍籍无名。
因为他很清楚,在文成公主以后能在吐蕃和亲史上留下名姓的,是年幼的金城公主。
很明显,牡丹不是金城公主。
如今的丹阳郡主,在众人眼里就是一枚棋子,一枚缓解西域边境危机的棋子。
可是,依照眼下这个形势,让牡丹嫁入吐蕃,无疑羊入虎口。
这门亲事原本就是吐蕃太后所定,那年轻的赤都松赞或许还不情不愿,如今他又为了莽布支归降的事情耿耿于怀,亲事拖延只是一个出兵的借口。
这个时候,万万不可让牡丹和亲。否则,她就是一个牺牲品,轻则被吐蕃王室冷落轻贱,重则会像和亲突厥的武延秀一样,被扣押羁留。
对此,林远赌不起,也等不得。
所谓旁观者清,其实薛林远能猜到武则天的心思,依她的铁血心性,断然不愿被人如此拿捏,大概率也是主战的。
眼下陛下之所以犹豫,是没有想到合适的应对之策,对对战吐蕃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毕竟,当年小小的一支契丹叛军,就让武周损兵折将,把她打的有些怕了。
吐蕃可是武周劲敌,比契丹更为难缠。
所以,林远明白,单纯的叫嚣抗击吐蕃并没有意义,武则天当下需要的是一个应敌良策。
在百官争执期间,林远没有轻易发言,而是默默的审视着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他需要给武则天寻一个可用之将。
可惜,能征善战的将军本就不多,他们要么征讨突厥,要么驻守边关,眼下哪还有可用之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