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李氏大魏

第416章 防备水攻,夏侯惇的援军

庞统没有老天爷的帮忙,只能自己动手了。

今年虽然不会下大雨、发大水,但是降水量还是较为正常的,至少目前才刚入春,便雨水较为充沛。

庞统也只能赌一把,丰富手下士卒,抽调部分兵力,由荆州的水工指挥,按照他画下的图纸开挖。

同时要求文聘堵死甘宁,不得让他来干扰。

对于荆州军的动作,李孝恭自然是发现了,当初开战之前,李烨就多次告诉他,要小心荆州军使用水攻。

不过当时袁天罡算到当年降水不多,故而开战的第一年,李孝恭也没有多关注水攻之事,但是随着新的一年到来,荆州军攻势放缓了一些,转而是在上游频繁搞事情。

实际上,在相持阶段,水攻算得上阳谋了,主要作用就是逼迫守城方弃城。

两军对峙,一方守城,城附近还有江流,在没有天灾的帮助下,蓄水需要一定的时间,更需要进行工程作业引导水的流向,进攻方要是使用水攻,防守方不可能什么都不知道。

一旦知道,就会有所防备。

城是死的动不了,但是人是活得,可以提前撤,至少也得转移到高处。

发现敌军有水攻的动向,并且大水确实可以威胁到驻防的城池,以及城池附近的驻军,这种情况下,最稳妥的方法就是保住士卒。

只要人还在,城就可以夺回来。

而且大水攻城,几乎是在摧毁城池了,即使进攻方打下城池,城被大水破环,短时间也恢复不了,严重的可能直接废了,重新筑城吧。

樊城虽然地理位置重要,但本身就是个要塞,里面都没有百姓,就是用来驻军的,如果大水到来,先不说城内的李孝恭怎么样,城外的戚继光肯定是遭殃了,这一块地势都低。

樊城好歹还有城墙可以挡一挡,在外面的士卒,就只能等着被大水冲散了。

樊城·议事堂

李孝恭对众将说道:“庞统已经派人在河道展开挖掘,其意必然是先蓄水,再引大水淹我樊城,我等当早做防备才行。”

蒋钦问道:“南阳开战前,国师曾经算了一卦,说建安五年,南阳少水,去岁果然如此,可否传信,请国师再算算今年的?”

吕蒙担忧的说道:“按照目前的态势来看,南阳地区春雨富足,见年恐怕不会出现少水的情况,但是为了防止出现夏季暴雨的情况出现,末将也绝对应该请国师一算,毕竟情况不同,我们也得做出不同的方案。”

“嗯,待散会后,我便写信给国师,若是今年会发大水,我们就得放弃樊城,但若至少正常降雨,则樊城做好应对荆州军水攻的准备,戚将军,你部准备小船,并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

“诺。”

全部撤到樊城是不可能的,因为装不下还吃得多,增加储粮危机,而且也不可能敌军一用水攻就弃城。

到时候,只能李孝恭带着部分士卒坚守,戚继光在避开水漫区域后,再与荆州军交锋。

荆州军若是水攻,樊城外部的粮草便难以运入,只能在内部修建一些相对较高的粮仓,或者以小船盛放粮草军辎,反正准备时间还充足。

凭借内部储粮,只要耗到大水退去,便算守住了,否则就真的只能让出樊城,再行争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精彩纷呈宋王朝
精彩纷呈宋王朝
拨开迷雾看宋朝真实历史:斧声烛影是真的吗?王安石、司马光谁对谁错?岳飞为什么被杀?赵构为什么重用秦桧?韩侂胄是奸臣吗?贾似道真的一无是处?文天祥是怎样一位状元?等等等等
山谷吹风
亮剑:让你杀鬼子,你成立特种部队?
亮剑:让你杀鬼子,你成立特种部队?
退役军人李飞宇穿越到异界,成为了抗日英雄李云龙的结拜兄弟,凭借超级军备系统,他在战争中大杀四方。鬼子?来一个杀一个,老巢都给你端了。特战小队?试试我军备系统的厉害呗。想杀我兄弟?那你怕是没见识过我现代特种作战部队的厉害。……欺我中华者,必诛!
卫家报国
大秦:我摊牌了,陛下,我是穿越者!
大秦:我摊牌了,陛下,我是穿越者!
穿越大秦,明远苦头吃遍。于是乎索性摆烂,冲到天子车驾前,当场自曝身份。始皇帝:“什么?真万世基业,竟然二世而亡!”“奸人赵高!也敢霍乱朝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罗马、希腊竟敢自称帝国?”明远怀抱娇美公主,坐拥金银无数,无比诚恳道。“陛下,小婿我可是穿越来的,我能骗您?”
书君来也
崛起在漠北
崛起在漠北
书中主人公无意中穿越回到明末,成为大明辽东开原总兵的儿子。在明清的萨尔浒决战中因父亲所部战败失城惧怕朝廷惩罚,在清军的步步紧逼追剿下,不得已主人公父子和开原诸将领率领开原守军及百姓,迁徙到漠北的布里亚特草原立足(今俄罗斯赤塔州和布里亚特共和国等外贝加尔地区)。并以此为基地,逐步团结、征服、融合蒙古高原及西伯利亚等地的北亚诸民族,然后西逐俄罗斯,东灭满清政权……并最终奄有整个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中亚
当时明月在99
三国:一切从大秦传承开始
三国:一切从大秦传承开始
天下间,万物皆有。蛊师以蛊虫的诡异令人闻风丧胆,不寒而栗。武夫以罡气大杀四方,生命力旺盛,甚至说是恐怖。修士魂入天地,与天地一体,与万物同心。天下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海,是百万丈竹尺探不到底的江。朝廷便是漂浮在海面上的一艘船,若是大海平常,少风少雨,便可安稳。若是风起云涌,一刻的大意,便是顷刻颠覆。
又是二十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