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李氏大魏

第260章 新政,变法

邺城·甘泉宫

官员任命后,便是后宫之事。

身为礼部尚书的崔琰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大王,既已登位,当立王后。”

李烨言道:“孤之正妻,乔婉,自当成为王后,尚书台拟旨下方,礼部择日筹备祭祀仪式。”

“臣,遵王命。”

崔琰刚退了回去,沮授就站了出来,拱手施礼:

“启奏大王,臣有《新政十律》上奏。”

“说来听听。”

沮授打开小册子,说道:

“礼制繁杂,以扰民生,乱世之中,治世之时,当简化礼节,以简朴为主。

其一,丧葬之礼,皆宜从简,废除活人殉葬,少置金银财宝。

其二,后人守孝,以守灵七日为主,之后可披麻戴孝,但不可废政事、误农桑、荒工商。

其三,科举之中,士子多以单子为名,以至于多地县官出现重名之事,不利于管理。

昔日王莽篡汉,复周礼,以双字名耻,至于后世约定俗成,然大汉历代,从未以双字为耻定于律法。

故而,臣建议,推广双字名,此乃利国利民之事,以便于管理官员。

其四,各地需按时登机新生儿,将现有百姓核实登记在册,此事御史台将不定期检查。

其五,以优士,重农,尚工,兴商,为基本国策,不独尊儒,而欲兴百家。

………………………”

沮授说了好大一会儿,一共总结了十条新制。

“沮中书之新制,诸位可有异议?”

孔融环顾四周,见没有官员出来反驳,便站了出来,拱手施礼:

“启奏大王,臣以为不妥。”

“孔从事,有何异议。”

孔融悲天悯人的说道:“大王,祖宗之法,岂能轻变?”

之前沮授提出三省九部的时候,孔融之所以没有出来反对,是因为那不过是对于权力分配的调整,和封建礼制没有关系。

科举制的时候,一是因为李烨已经表明态度,二是在当下行科举,明确选官之法,符合世家和寒门的利益,孔融根本不敢对抗这三座大山。

但是现在不同了,沮授的《新政十律》一出,基本上把孔融一直的坚守都给打破了。

变法确实可以强国,这一点反对变法的人基本上也都知道,不过是变法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罢了。

孔融是孔子的后人,以儒家正统自居,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数百年间,儒家在大汉天下,占据了绝对优势,其余百家虽然没有被灭,但根本无力对抗儒家。

毕竟诸子百家都是依附诸侯而存在的,而大汉这个大一统王朝,付出的却是儒家。

所谓盛极必衰,儒家一家独大数百年,内部早就分裂成了不同的流派,有了独立的思想。

而孔融,身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后裔,必然以儒家正统自居。

儒家众礼,而沮授的建议,对于儒家那些繁杂的礼节,打击可不小。

李烨看着孔融,心想:

‘还好现在是汉末,无论是百姓还是士子,思想都相对开放,这时候制约儒家还是来得及的。

如果等到程朱理学和八股取士兴起,对付儒家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沮授可丝毫不惧孔融,而是言辞反驳:

“战国时期,李悝变法,富国强兵,使魏国得以雄霸中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秦嬴氏之帝国崛起
大秦嬴氏之帝国崛起
作为嬴姓之人,大秦帝国崩塌,兄弟姐妹被人屠戮,蜀王嬴无忧。历史早已注定?我只为求活,他们会放过我否。
深深深山
家族式造反
家族式造反
大宋安元七年。一个无良道士忽悠村民张睿有帝王之相。信以为真的张睿拉着三个儿子建国称帝。且看张睿父子如何推翻大汉王朝……
灵活的食神
大唐第一亲王!
大唐第一亲王!
一觉醒来,李未央悲催的发现:他从21世纪穿越回了唐朝,没错!就是历史上的那个盛唐!而且还是唐初,那个文臣武将猛的一批的年代!作为平阳公主唯一的儿子,他避无可避!他是否能够抗住各方面的压力,面对已经蔓延了几百年的门阀制度,他又能否劈碎这污浊不堪的前夜,为大唐带去真正的曙光!...
温夜
亮剑:穿越成土匪你成列强?
亮剑:穿越成土匪你成列强?
秦晔穿越到亮剑世界,成为黑云寨三当家。身负双穿门,秦晔可在亮剑与现实世界来回穿梭。从此开始做倒爷!老李,AK要不要?便宜,论斤卖!老李,坦克要不要?便宜,买坦克送炮弹!老李,大炮要不要?便宜,当然都是100mm以上!小玩意儿我能卖你吗?李云龙:召集全团,我要打太原!
歪把子
反向救宋,我竟成头号奸商
反向救宋,我竟成头号奸商
我叫孔方,表字万贯,熟读《宋刑统》。薅朝堂官员羊毛,割地方豪绅韭菜,哪里有钱哪有我。西北贩过盐和马,辽境卖过酒与茶,运河船老大,海中巨无霸。有人骂我奸商,有人言我乱国,我只想以商人之名,重理天下之财,为大宋续命。……那日,辽攻北境,西夏犯边,高丽、东瀛蠢蠢欲动。被冠以“大宋头号奸商”恶名的孔方高声道:“我,孔方,裸捐!”官家赵祯泪流满面,晏殊、范仲淹、包拯、唐介、韩琦、富弼、狄青等名臣纷纷排队道歉
十年打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