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晔眸光闪烁,想要再说什么,可当他瞥了眼身旁的诸葛亮后,便没有多说,接过命令退在一边。
刘晔退下后。
瑜天忽然想起什么。
问道:“孔明,近些日子,崔琰可有什么异动吗?”
“回主公,崔大人的伤势好了许多,近日时常有朝中官员探访,暂时没看出有什么破绽。”
一直以来。
瑜天仍觉得崔琰有问题。
只不过,调查了许久,也没发现崔琰的异常。
“继续派人跟着。”瑜天挥挥手说道。
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哪怕现在洛阳看上去一切都风平浪静,但瑜天清楚,要杀他的人,仍旧不在少数。
汉朝延续四百年。
绝对不缺死忠之臣。
别的不说。
就连荀彧那样的臣子,在后面都能和曹老板反目。
由此可见。
洛阳朝堂之上,汉臣数目还有很多。
只不过他们迫于自己施加的压力,暂时隐藏起来了。
这……
诸葛亮脸上闪过一抹迟疑。
再怎么说,崔琰都是名士,又是朝中尚书。
一直派人严加监视了这么久。
多少都有点说不过去。
最关键的是,还迟迟没有发现有用信息。
他担心再这样下去,因为司马家之事,弄得朝堂大臣人人自危,未免有些得不偿失了。
“主公,在下建议,暂时搁置崔大人,让其安心养伤,若要查处,日后自可慢慢进行,不必急于一时。”
听到这话。
瑜天沉吟片刻。
好像还挺有道理的。
一直派人监视朝臣,是有些不太好。
虽说看起来似乎一切尽在掌控,但人心叵测,一时的防范并不能改变什么。
倒不如撤去人手。
让那些家伙自己露出马脚。
“嗯,就先按你说的做。”瑜天轻轻点头。
随手挥退诸葛亮。
瑜天独自坐在案前。
闭上双目,不知在想些什么。
时间流转飞快。
一晃眼,又是半个月过去。
从徐州传来陈登消息。
他已经成功平定北海作乱,所有叛军将士,都已经被控制。
不过有一点很可惜。
北海相孔融趁着夜色,被护送到平原,投奔袁绍去了。
作为东汉名士,又是成名已久的大儒,不管是出于其身上的影响力,还是单纯和瑜天作对,袁绍都会不吝收留。
总而言之。
对于所有叛乱将士。
瑜天不准备过多惩罚,而是下令,处决了几个带头将领。
其余军士,全都被打散收编到各军团中。
而几乎是在同时。
汝南战事也已落入尾声。
孔宁和张绣合兵一处,再加上张辽支援,很快的就瓦解掉刘表的北上兵马。
杀得荆州军死伤惨重不说。
还率大军前行数十里。
值得一提的是。
先前被视作鸡肋的新野,在这时也发挥了作用。
虽说只有数千兵马,但对上那些草木皆兵的荆州军,仍然让其阵脚大乱,斩敌上千。
信使传递消息之时。
孔宁正率军围在襄阳城前,一副随时都有可能攻城的架势。
自然,攻城是不可能的。
孔宁的朱雀军团最多不过几万兵马,要攻下襄阳还远远不够,他不过是在威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