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卫:楚王府

第212章 哪一个算是回家?

今夜的安彬没有受伤,也无人来多问他一句,因为长安城他太过熟悉,这一番来回竟然弄得巡城司和御前司都无人察觉。

回到了王府的他,脱去这一身的黑衣,明日如果启程离京,不知何年何月才会再回长安,又该去何处寻她。正是苦闷,自然是一夜的辗转不眠。无论何时都冷静自处的他,好像只有为了她的事,方才会乱了心神。

而另一面,在花燕楼用完午膳,杨宸和宇文雪甚至都没有回王府,只派人回来取了一些给镇国公府的礼物,就直接往镇国公府而去尚未回来。

虽然只隔了不过两日,可如今踏进镇国公府的宇文雪,身份早已经不同。那些从前还敢背着宇文杰给她使些下流绊子的二房三房,收到了楚王府所赐之物时,也只能一口一句的:“多谢王爷,多谢王妃”

从前只当是老爷子亲自入宫给宇文家再要了一门亲事的流言是假,如今想来,这老爷子不止找先帝要了这门婚事,更是从一开始就防着他们这些宇文一族的人冷遇了宇文雪,留了这么一笔仅次于太子纳妃的嫁妆。

宇文嫣前日还是好好的为宇文雪送了嫁,没有让宇文家坐实姐妹不睦的这样一场笑话,更让那些来宇文府后宅的女眷们看戏的打算扑了空。可今日回府,却是称病不见。

见不得明明应该属于自己的一切如今都到了旁人头上,从最初的要做太子妃,再到了王妃,变成如今的不知何处栖,已经动了有些事要自己去争这份心思的宇文嫣眼中,不见最好。若她的大计可成,不远的将来,一个在定南卫连绵的群山里做楚王妃,一个在千里冰封的北宁卫做辽王妃。

她也不知什么让自己变成了这样,更不知道为什么越想和她争个输赢,反而显得自己败得越发狼狈。为什么如今明明知道辽王不过是见着宇文家势大,和太子不亲近,想借着自己得一臂助的狼子野心,可还是想着要去北宁卫的宇文家旧居之地祭祖的机会,一去不返。再也不见这伤透了她心的长安城。

旁人只会以为,最能毁掉一个女子的方法,是嫉妒。

可真正有心的人清楚,毁掉宇文嫣的,是少时倾慕有意之人如今同那个自己从小看不惯贱人时常的恩爱之景,是同样作为宇文家的女儿,自己更是嫡出,却从来没得过自家祖父的一次好脸色,从来没得过自己父亲一句的肯定赞许。就连唯一能说上话的弟弟,都是三天两头的往别人院里跑。

对于宇文嫣的称病不出,杨宸没有计较什么,倒是对宇文松在自己大婚前动辄献殷勤,如今大婚之后却是一副冷冰冰的态度有些好奇。

宇文家的人,因为身份,其实注定生来就不会简单,对自己小舅子这打算扮猪吃老虎,自污其名,自保藏拙之举更是觉得有些熟悉。若非无奈,谁愿日日背负着长安第一纨绔之名,受千夫所指,万人唾弃。

可到底是为什么,能让这镇国公府的嫡子出了如此的下策。换作从前,其实他这镇国公府独子小公爷的身份,可要比自己这样一个不受圣宠的落魄皇子更让百官生些心思。

知道了宇文雪要回门,宇文杰直接推了内阁议事的章程,早早的回了府,让杨宸再陪自己对弈了一局。棋里棋外,给杨宸不经意间透了几分朝廷的底。

“殿下,以为,臣声东击西之策,如何?”

“自然是妙哉,不问南北,只说东西,更好”

一边是下棋,一边是不能明面上谈起的事,生在帝王权贵家,总是要活得不畅快些,平白无故生好些心眼。

“所谓疲敌之策,先发辽东,不出三月,再出抚西,制敌之策,重在出其不意,一击致命,对否?”

“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
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
崇祯四年七月,拥有穿越明末时空能力的程世杰来到登州。他本想利用时空穿越门赚点钱。然而,大势如潮,却推着程世杰一步步走向风起云涌的舞台。从登州卫左千户做起。他灭土匪,平叛乱,庇护一方。收旅顺,复辽南,四方威扬。克建奴,镇蒙古,驱逐西夷,开屯垦,兴工商,列土开疆。在天灾人祸,吏治腐败,万马齐喑的大明,他就是唯一的希望。宋献策道:“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程世杰叹了口气:”你这是陷某于不义!“李岩道:
tx程志
世宗福临
世宗福临
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第一个入关的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体验?谢邀,人在盛京,即将登基;明年入关,定鼎京畿;冲龄践祚,体验较低;为防短折,强身健体。
东台左相
大明风流
大明风流
穿越大明,从一个败家子做起,我只想权倾朝野,妻妾成群。
隔壁小王本尊
开局明朝:朱元璋是我爹
开局明朝:朱元璋是我爹
当唐笑穿越到了明朝,并成为了朱元璋的儿子之后,这个世界的人就该知道。蓝星,都是朱家的了......
紫薯最苦
大明成化:朕就是昏庸之君
大明成化:朕就是昏庸之君
穿越成化初年,年轻的朱见深第一次坐在了龙椅上,而彼时大明天下从西南到华中风雨飘摇。土木堡一战,夺门之变后,朱祁镇做成为大明的砍树人。其一,留下北部边防缺陷,成了大明无墙之地,瓦剌人门口扔砖头,文臣崛起,武将衰微。其二,西南流民四起,叛乱不休………其三,朝中风气一团乱!朱见深发现自己留学父亲,给自己丢下一摊麻烦。问题很多,不但要整治朝风,还要防御边陲,甚至还要顾及流离失所的百姓!皇室之田分给百姓,朕
五与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