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青书最终还是给了大家一个方向,她这里完全算得上是一个草根班子,学问最高的是彭玉安等从流放之地出来的人,他们几乎都是进士出身。
最高的也有做过四品官。
再有就是卢金,他有状元之才,却被人陷害,不得参加科举。
其他一些就比较复杂,有捐过官的,有完全没有参加过科举的,捐过官的大多都是北朝的县官,经过调查,没有做过危害百姓的事情,且也有才能,只是没有足够的家底支持他们继续科考,霍青书就将人留着了。
还有一些就是几位皇子身边的幕僚,几位皇子失势以后,他们第一时间就投奔了霍青书。
霍青书将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留下来,而那些只会花言巧语,巧言令色的人全部都送去做工。
现在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想干实事,想做一番事业的人。
霍青书给了方向后,文官们微微松了一口气,此刻他们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笔墨纸砚的用处,一个个奋笔疾书,将霍青书说的这些都记录下来,准备回去再研究。
“开恩科这件事你们负责选拔人才,考卷由我负责,恩科的时间后面再具体确定,不过大家要提前做好准备,最多拖到秋收后,恩科必须开。”
“第三件事情是关于军营中士兵过多的问题,很多士兵都是被几位皇子强制征兵来的,其中不乏体弱多病,跟不上训练的,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这一类的人不应该再留在军营,哪怕是上了战场,也只是平白送死。”
“所以你们需要统计这类士兵的人数,愿意归家的,朝中会补贴三十两银子,以及一年的口粮,不愿意归家的,现在每个县城都建立了工坊,这些工坊也需要一些有武力的人看守,可以就近安排,以及县衙也需要有武力基础的衙役,这些人不能上战场,但是他们受过的那些训练,让他们当一个衙役绰绰有余,这些你们可以跟各县的县官商量,到时候将名额报上来即可。”
“至于伤重退役的,需要你们通知到位,每个工坊都留有这类伤兵的工作名额,他们家中的妻儿老小也可以优先安排工坊的工作。”
“你们每个人要叮嘱好治下的县官,要将这件事情落实好,不能伤了这些士兵的心,他们保家卫国,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战场上伤了身,我们不能让他们出了战场后还伤了心。”
“军营里面的训练不可落下,我们还没有到真正安全的时候,更重要的是你们要看好手底下的兵,我不允许军营中士兵欺辱百姓的事情发生,军民一心才是大同世界发展的根基。”
霍青书这些话里面根本没有一点煽情的意味,可在场的人却听的热血沸腾,眼眶泛红,哪一场战争不是用人命堆积出来的,可霍青书却将底下士兵的生命看的如此重要,甚至为这些人都安排好了后路,他们现在只觉得一颗心暖的都要化了。
霍青书努力忽略底下灼热的视线,继续说着自己的规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