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不过是一句笑话。
所有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区划,在中央集权松散的情况下,都可能成为实际上的自治之地。
所以永州灾情无法上达天听,所以前任荆州刺史方文卓可将荆州编织成一座密不透风的牢笼,让所有的呼告求援之举胎死腹中。
很显然,眼下朝廷并没有切实可行的收归中央集权的策略。
永州地方的灾情,于月前呈禀在册,但据永州刺史孙寿所言,此次受灾并不严重,灾民已在政府的组织下,有序恢复生产生活。
为此,昭仁帝还曾下了一方嘉奖令给他。
在阿芙蓉、税关改革、崔知宜复位、澹台衍回京等一系列震惊朝野的大事映衬下,永州灾情便显得不值一提。
故而朝中众臣,都不曾留意此事。
眼下王霈贞骤然提及,人人皆有些猝不及防。
昭仁帝的目光沉沉地落在他身上,思虑中掺杂着几分疑惑:“中书令何以知道是为永州一事?”
“永州多水系,历来为水患所困,但永州水系之丰贫,皆赖于天赐,春夏多雨,水系进入短暂汛期,水患频仍;秋冬枯旱,水位下降,河流涸浅,甚至断流。”
“永州刺史孙寿奏折中声称,永州十月下旬暴雨成灾,当时臣便心下生疑,曾与吏部尚书蒋墨钧蒋大人,探听孙寿为人,蒋大人一力担保其乃忠君爱国的良臣,微臣这才按捺下心中疑惑。”
蒋墨钧打了个寒颤,后背立时渗出一层密密麻麻的冷汗,微醺的酒意立时清醒,大气不敢出。
“蒋墨钧何在?”昭仁帝面无表情地开口,力有千钧。
“微臣在,中书令所言,微臣有印象,孙寿为政确有可取之处,历年稽考均为上上,听说,永州百姓感念其为官清正廉洁,还为他立了一座生祠。”
昭仁帝看向那名驿兵,问道:“可有此事?”
“回禀陛下,却有此事,孙寿大人的生祠便立在绿天庵以北,永州百姓烧香拜佛之时,也会到生祠中敬一炷香。”
蒋墨钧松了口气,他揩了揩额侧的冷汗,心中那块大石头总归是稍稍落了下去。
万幸万幸。
“孙寿为官既受民爱戴,又何以做出此般隐而不报的荒唐之举?”
那名驿兵想了想,如实回答道:“下官不知,但孙大人为官清正,对贫苦百姓维护甚多,在百姓中素有清名传颂,直至此次暴雨成灾,孙大人拒绝上书朝廷通禀,这才使得民怨沸腾。”
昭仁帝沉默了片刻,责令孟祀礼当众宣读零陵县知县范秩的奏折。
奏折之上说得很清楚,永州八月暴雨成灾,灾害损失极为严重,但永州知县孙寿担心受灾一事会影响自身政绩,故而隐瞒不报。
零陵县知县范秩无法,只得利用私人信笺向燕京传递消息,却被户部尚书齐瀚以国库空虚为由不予置喙。
永州受灾至今,已有四月,不见朝廷拨银赈灾,连一封抚慰民心的圣旨都不得见,故而民怨沸腾,暴乱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