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看上去八九十岁,躺在手术台上,却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介入科的射线虽然只是短暂地开启了两次,这台手术却用时很长,超过了两个小时。
郑医生今天有幸做了一次助手,他已经不记得自己上一次做助手多久之前的事了。整个手术全过程,他只出手了一次。就是将药物送到主动脉,然后就是站在一边看着。
小医生做助手时,一般都是能看到大医生的具体操作,同时也是可以学到知识的。
他这次当的这个助手,却只能看到一个神棍在来回地比划。
整个画面,是要多尴尬就有多尴尬。
幸好还有两次放线,在大屏幕上能够清晰地见到手术的进展情况。
韩三全这一次切下了大约两厘米长的病变组织,而且是直接取出了体外,没有等待患者的自然排泄。
因为院方提出了请求,希望能够取得样品,以方便进一步的分析。
随后的几天,手术行动严格地按照计划进行着,以每天二十根细丝的速度,对病灶部位进行切削。
考虑到放射线对身体的伤害,在这几天里,患者没有再度进入手术室,只是在病房里进行了手术。
院方也派出了专业人员,对三维模型进行了同步维护。
肝脏的再生能力是真的非常地强。即便患者已经是九十岁高龄的人了,每天抽出了二十“丝”的空间,新生的健康组织也能够及时地给补充上去。
只是病灶的萎缩速度,超出了韩三全的预料,这也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两天后,手术小组不得不暂停了“抽丝”手术。
因为如果继续抽取的话,抽离和萎缩的速度加起来,健康组织的新生速度,就有点捉襟见肘了。
难得休息两天,韩三全陪着妻子去看了升旗,又逛了一趟王府井。
在妻子满脸的期盼下,两人又去了北方玉石批发市场一趟。
整个市场,或者说是整个古玩玉石界,已经不复十年前的繁华了。批发市场的商家,也就十几家的样子。其他的都是些小地摊,属于纯个人爱好者的玩票行为。
走走逛逛,倒是也“看”到了不少有货的,只是品相一般,没达到他的预期,便也就没有出手。
人就是这样,随便转转的时候,就说不定就能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如果是特意安排好时间和资金,专门去买某一样东西的时候,结果往往是空手而归。
这个定律今天再次被验证了。
路过一个玩家的地摊时,韩三全“随手”拿起了一只古色古香的铜制笔筒。
笔筒整个布满包浆,看起来有些年头,造型非常地简朴,没有什么装饰,内里的底部还能见到不少绿锈。
“老板,什么价?”
“这位爷,一看您就是行家,这东西可是有年头的……”
摊主是标准的一口京腔儿,就是怎么听,都觉得有点“正”过头了。
经过摊主一番贯口般地介绍,这只笔筒的身份直接就起飞了:
出自宣德年间的名家之手,全身紫铜,在乾隆爷桌上摆过,被大英博物馆收录进什么什么名录里,现今只存世两只,另一只在台湾故宫博物馆……
“多少?”
“一百八!”
“一百八。”
“成——唉!你说多少?”
“一百八十块,人民币”
“玩呐?一百万,不能少一个子儿。”
“最多五百块,人民币!”
“得儿,您是爷,五万给您了。”
“八百。”
一番讨价还价。
“一千八。”
“成交!”
妻子在一旁看得是目瞪口呆。
“贵了,最多不超过一千。”
旁边有路人嘀咕着。
“唉!怎么说话的,规矩,知道啥叫规矩吧?”
老板不乐意了。
古玩这一行,规矩还真不是一般的多。
买卖时,就图一个眼缘,旁人是真不能发表意见的。
“这东西对我眼了,就不谈什么价钱了,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