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幽州不现实。
如果不是朱棣的情况特殊,幽州这个地方是不会被中原王朝选为都城的。
原因很简单,幽州的特殊位置,注定了它是边塞重镇,而不应该是帝国首都。
实际上,整个明朝,北京城的确更像是边塞重镇,经济经济不行,文化文化拉胯。
除了是政治和军事中心,没别的作用了。
而且由于地处偏远位置,对漕运要求很高,主要靠南方养着,对中原以及江南的管理又偏弱。
那为什么李倓还要想着跟白季庚讨论幽州呢?
讨论不是幽州为中心来建立一套体系,而是以长安、洛阳、汴州、扬州为一条线,通过运河来辐射到幽州。
回纥已经归降了,契丹人和奚人两面三刀。
草原的不可控性一直都存在,幽州的战略地位在以后的无数年,只会越来越重要。
所以建立以中原为经济带,多条线路供给幽州的战略是现在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了。
关于这个话题,第五琦就显得异常兴奋起来。
圣人啊!咱终于要搞官营经济了吗!
大基建啊!
第五琦说道:“水泥路也可以提上日程了,臣核算过,河北诸州现在虽然只有五六百万人了,但田亩都还在,只要不再打仗,民间休养生息,未来二十年,算上迁移的人口,河北总人口是可以恢复的。”
“二十年时间恐怕不够。”白季庚说道。
“够了,河北有地,只要有地就会聚拢人。”元载说道,“我觉得第五琦说的没错,目前中原、江东到幽州的物资,依赖于河道,但河道所经过的州县毕竟是固定的,有些地方无法串联。”
“但水泥路的费用非常高。”刘晏说道,“尤其是从中原修水泥路到幽州。”
“可以先只修一条,从汴州到幽州,现在民间商社到处都是,河运目前是无法满足民间的。”
“从汴州到幽州,距离很远,途中未必安全,商人们未必会走陆路。”白季庚叹了口气,“而且陆路的运输非常麻烦。”
元载说道:“那是过去,过去的路不好走,现在不一样了,只要朝廷能在这里铺设一条水泥路直达幽州,我相信民间的马车会很受欢迎。”
“水泥路终归是要修建的。”这个时候,李倓说话了,“朝廷需要幽州来掌控、威慑辽东、辽西、漠南和漠北,既需要幽州的武力,又担忧幽州的武力会重蹈安史覆辙。朕倒是有一个想法,诸位且听听。”
众人目光转向圣人,李倓说道:“安史谋反,需要那些条件才会动手呢?”
“当然是蛊惑人心。”元载回答道。
“这是其中一条。”
“手中要有兵马。”白季庚说道。
“这也是其中一条。”
“手中还要有钱财和粮食。”第五琦说道。
“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李倓说道,“诸位想想,缺了哪一条,叛军一定没办法。”
“当然是人心。”元载再一次说道,“叛军如果离心,就是一盘散沙。”
“但总有一天,还是会出现一些有野心的人,私下里把一些认为自己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聚拢起来。”刘晏说道,“一定会有的,这些人会重新去鼓动人心。”
“那便是缺了兵马,没有兵马,如何造反?”
李倓点了点头:“的确,没有兵马就很难造反,即便地方有野心,最多发展成流寇,很快被扑灭。”
就像宋朝,采用了强干弱枝,把地方上的兵权都收了上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